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当非遗景泰蓝邂逅非遗“中国红”

当非遗景泰蓝邂逅非遗“中国红”

2025-02-14 09:50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非遗景泰蓝邂逅非遗“中国红”

图为展柜内陈列的景泰蓝工艺品。唐 瑞 摄

农历蛇年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传统工艺与浓郁年味在京城一隅悄然交融。1月22日,消费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深入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当景泰蓝邂逅“中国红”,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历史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正为传统文化写下新的注脚。

非遗迎春,庙会有福“器”

1月22日清晨,记者走出景泰地铁站,沿着景泰路前行,就到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第十二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的举办地。现场充满节日氛围,红红的大拱门里挂满灯笼,“福”字点缀其间,满目皆是浓浓的“中国红”。

如果算上本次活动,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已举办了十二年。博物馆负责人赵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在厂区内设立专场庙会,既展示传统工艺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与历史渊源。今年的庙会在大年初二火热开锣,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庙会现场。珐琅厂总经理董艳娜介绍,本次庙会将设置福“器”和葫芦展区,还有大师签售活动和文创衍生品售卖。

庙会活动不仅吸引了非遗和手工艺爱好者,更让年轻人心动。截至2月10日,仍有许多人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分享现场体验,其中不乏多次游览的“回头客”。

守正创新,老树开新花

看似“老古董”的传统景泰蓝为何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呢?只要了解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看过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因。

记者步入展厅后,就被眼前精美的景泰蓝展品吸引。展柜中陈列的罐、尊、炉、鼎等器物,以金属丝勾勒出繁复纹样,再填以珐琅彩料,呈现出“金丝为骨、彩釉为魂”的艺术效果。博物馆专职讲解员郑文霞介绍,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珐琅工艺,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最初为舶来品,始于元朝,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在民间得名“景泰蓝”。其融合了青铜铸造、陶瓷釉烧、绘画、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多种工艺,曾是皇家御用的“燕京八绝”之一。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