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2025-02-27 13:43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蛇首青铜勾

那些流传至今的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艺术需要想象空间,而不是精准的认知。远古的器物上看到那些狞厉神秘的蛇,它们的存在早已超越了生物本身,化身为一种亘古的不朽精神。

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敬畏以及与灵性的亲近。

单体蛇纹,古越人的LOGO

湖南商周青铜器的来源一直是个考古学上的谜题,但有蛇纹的器型却有着相对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越人的器物。

在楚人进入湖南之前,古代湖南地域是百越、濮人和巴人的地盘。商人则沿着长江从北方不断向湖南扩张,由此,产生了技术与文化的剧烈碰撞与融合。

湖南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来源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越人。越人的青铜器看起来似乎普遍做工并不太好,但它们巨大的价值在于把越人的文化DNA保存到了今天。

越人和蛇关系实在是过于亲密,这甚至成为了古代一种对南方民族的长期偏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蛮,南蛮,蛇种。

从虫,亦声”(十三篇上·虫部)。现代一部分学者认为古越族文身的功能,并引用《淮南子·原道训》里“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披发文身,以像鳞虫……”为据,以此推断古越人文身以示自己为蛇之同类,意在寻求彼者保护。

断发文身、蛇纹铜器,成了古越人族群身份的标志。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