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次书迹展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考。在展览现场,赵乐强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比如,其中有一幅字是“每步向前都是春”。这是赵乐强2017年2月份从通州出发徒步时,给送行朋友写的一句诗。2017年春,他和团队从北京通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徒步南下,行程共计1630多公里,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历时两月最终到达杭州。途中,赵乐强坚持“一日一记”,共写下58篇走读随记。他说,“2月份北方尚寒,而对前面的这将要徒步行走的1900多公里的路程,心中无底。面对干难的事,要说喜气的话,给自己打气。可话是这么说,心里却忐忑不安,这印象、这感受太深刻了,所以直到几年后,我拿起毛笔写这几个字时,仍是底气不足,字便带畏含葸了。”相较而言,“茶烟一缕入清秋”这幅作品,则洒脱多了,那住在开化金星村的时光,让人留恋,看窗外溪水流动,青山如画,还有村口那棵古银杏,一想起来便开心,这字也就清雅起来。
作家东君在《老赵其人》一文中提到,赵乐强被乐清人称为“文化界的老朋友”。而此次书迹展后,他无疑将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人。赵乐强则笑言:“有一句话叫‘近朱者赤’,我这次能到上海交大办展览,正是被乐清的文化界给‘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