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鬲形猪首盖盉
2010年安阳殷墟遗址安钢大道M78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器型呈猪首状,长嘴,圆眼微凸,双耳直立,憨态可掬。肩部饰三角绳纹,腹及袋足饰细绳纹,作为温酒的容器,加热后美酒从它的口中流出。
龙形觥
1958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庄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铜觥整体呈弧形犀牛角状,分器身和器盖两部分。器身前部为昂起的龙头,“臣”字眼,瓶状角,上下颌之间留出锯齿状空间。器身两侧有四系,以备悬挂使用。器身侧面主体纹样为阴线刻画的鳄鱼纹和龙纹,前后排列,彼此独立。主体纹样四周剩余空间填充较小的鸟、鱼、龙等纹样。器腹装饰并列的两排身体弯折的蛇纹。圈足为对称的长吻鱼纹。这些皆是殷商晚期铜器常见的纹饰和布局。
铜人形器
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器物整体呈人形,但头部缺失,以圆形孔洞替代;上肢自然下垂,下肢微蹲,双足外展呈外八字姿态,腰部以下弦刻三角状。肩部及小腿外侧分布对称小孔,推测用于悬挂或铆接固定。器物表面无复杂纹饰,风格简洁古朴,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繁复风格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