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母亲金章的画
展品背后的故事更吸引人
看展,其展品背后的故事自然也吸引人。一对明朝书箱,背后就是一段有趣故事。据说2007年,收藏家黄定中到北京拜访王世襄,在其住处看到一对形制规整的铁力木小书箱,王先生将其上下叠摞着使用。黄定中见到后爱不释手,王世襄笑着说,自己的大部分收藏已经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只剩几件随身,你就别惦念了。但黄定中始终念念不忘,直到2013年,嘉德举办“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这对书箱也现身于会场,黄定中毫不犹豫地举牌竞得,终尝多年夙愿。嘉德的展品介绍将这对小柜描述得精当:造型方正,以坚致的铁力为材,内髹朱漆,漆色沉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上所饰铜活,做工讲究,极具明式家具风格特征。
展览中画不多,其中一幅意义非凡。画中有太湖石、树、花、鱼、草,色泽饱满,情趣盎然,那是王世襄的母亲金章与友人合作完成。金章字陶陶,亦称陶陶女史,善画花卉、翎毛、鱼藻等题材,其绘画作品清秀灵动,设色明丽高洁,画法工整,兼施西洋光影之法,形神具备,天趣盎然。
说起来,王世襄的娘家四个舅舅也都享有盛名,和金章一样艺术造诣颇深。大舅金城(号北楼),为20世纪初北方画坛领袖,精于绘画,善诗词,尤擅山水,间作花鸟,1920年曾与陈师曾、周肇祥、徐燕荪等人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二舅金绍堂(号东溪),是竹刻家,刻竹精细有法,擅刻阳文山水、花鸟;三舅金绍基(号南金),曾任北平美术学院副院长、北平博物学协会会长等职,曾执教南洋公学和北京大学,1902年与兄长们一同赴英国留学;四舅金绍坊(号西厓),是竹刻史上继往开来的大家,吴昌硕曾称赞他“精画刻业,孜孜无时或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希篁(张希黄)、蛟门(韩潮)之上。”王世襄和四舅西厓在竹刻方面有过深入的交流,二人合作完成的《刻竹小言》一书,被学界视为竹刻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