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韩敬伟 | 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者

韩敬伟 | 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者

2025-08-15 19:3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本期专辑研究韩敬伟老师艺术道路的抉择与探索,最终捋出他的探索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他在中西绘画融合实践上的贡献。概括的讲他的前段艺术实践是以西入中,他入中的经历非常特别,他连续四年骑自行车考察黄河流域传统文化遗迹,民间美术和各地风情俗,开始了他回归传统的计划。他的中段艺术活动主要将考察黄河所获的体验转化为出大量的绘画作品,并展开对传统经典文集、画论的研究,对中国画本质追求与表现方式及笔墨形式生成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多篇论文,编著多部教材。他的后段艺术探索主要是将西方现代艺术取得的能将情感转化为客观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成果融入教学和个人创作实践中,并总结出形态结构、形色结构、形质结构有机结合体是落实审美感受的形式内核,这是他在中西绘画整合探索实践的理论研究与绘画创作的核心要点。下面将具体介绍他每一阶段的实践经历和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

一、学院教育

我们知道,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基本是西化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韩敬伟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据他回忆:“入学后的头两年,基本是以素描课为主。从石膏像到人物写生,从着衣人物到人体写生,人人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也称扎实的造型能力。这意味着我们一出手,就能把握一个准确的比例,透视,严谨的结构和客观对象的个性特征。因此,人们习惯把造型能力理解为写实能力。能够把客观物象真实的表现出来,这也是当时的一种追求。”可以说韩敬伟最初接受的美术教育基本是西方古典艺术理论和绘画方法。直到后来印象派画展在中国首展后,他的眼睛又开始瞄上西方现代艺术,至于中国传统绘画对他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他是学中国画的,总要拿起毛笔,要在宣纸上作画。但那时只能是用中国画的工具去画素描,而不是在传统文化心理作用下进行造型和运用笔墨结构的方式来表达审美理想。他回忆说:“能够给他们带来真正传统绘画的老师很少,因此国画系毕业的学生真正懂得中国画奥妙的人是很少的。”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