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韩敬伟 | 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者

韩敬伟 | 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者

2025-08-15 19:3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回娘家》50cmx50cm 1993年

《社戏》35cm×45cm1993年

2.色墨结合表现的拓展

由于矿物质作画和创作主体精神上的理想追求还有相悖之处,韩敬伟老师又回到有着一定表现基础的色墨结合的表现中来。在199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时,大部分作品均为这种色墨结合的表现方式。当时在形式表现上还是不够成熟,尤其在笔墨表现上是很欠功力。这一点观众和评论家都有忠肯的建议,其实他自己也深深感到对传统笔墨不仅缺乏认识,还缺少功力。

1996年,他做出了一项重要的选择,决定从职业创作单位回学校从事教学,这是重新锻造笔墨表现能力和完善主体建构的一次选择。回到学校后他做了两件工作对他日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是承担了一项科研课题“中国画视觉语言研究”,一是承担山水画教学。

他的科研项目,旨在提高视觉因素表现性的认识,提高运用视觉因素落实生命感受的能力。这期间他画了很多人物题材的画,造型上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受毕加索的影响很深。在他认为,人物画到了毕加索才真正获得了一种自由,因为毕加索能够超越生理结构,直追画面的审美结构,是中外艺术家的楷模。但韩敬伟老师的色彩结构又不完全是西方的,有很多作品的色彩结构受敦煌壁画影响很深。他后来的创作.由于在画面结构内质的研究和笔墨在山水教学中的不断提高,于1999年创作了《古塬逢春》,算是在色墨结合近十年艺术实践上的一个高峰.他认为:“色墨结合是有矛盾的,过于追求色彩变化会失去墨色的表现力,没有色彩变化自然与古人水墨画相类同.”当今有很多画家想寻找一条色墨结合的路子,是出于不想重复古人的水墨表现模式,也不想另立炉灶放弃笔墨,因此这条路是一个发展方向,但走的非常艰难。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