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沙峪沟写生》68cmx45cm2010年
韩敬伟老师传统笔墨回归时期的创作是继199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后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前一个高峰作品面貌多变,既有具象写实,也有考察后受各种艺术影响下的创作。而第二个高峰,则是以传统艺术精神和文人的笔墨追求为主的创作,是一次以主体建构为重点的战略回归,这是他厚积薄发大跨越的前奏,是他决心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的自身完善。
五、绘画创作的自觉时期
韩敬伟老师有一个优势,即是经常通过教学,加深艺术活动本质认识并使绘画创作获得自觉。教学是将原理和规律性的东用一种科学的方法传授出去,这要求教者是明理的人,是掌握规律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有资格引导别人。韩敬伟老师是一位比较称职的教授,他主持的山水画教学建设、改革成果2005年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主讲的《山水画技法》课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他的教学成果支撑点来看,可以了解他的教学理念来自于他的艺术研究与实践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三个教学支撑点:
①对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画表现方式的精深研究与准确把握,是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②积极融合西方视觉艺术研究成果,将感受内容转化为一种绘画形式的机制与方法作为训练科目,以此提高审美表现能力。
③以创作带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对待传统他坚持以现代人的眼光把握、确认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达到传统与现实的整合和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事实认识的过程,而且又是一个价值认识,也就是价值评价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绝不是对传统的历史形式的简单模仿照搬和移用。
韩敬伟老师以科研为先导,他将许多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旨在重新建构中国画基础教学模式,其创新点是把西方视觉艺术研究成果,即形式本体论及塞尚以来各类艺术家的实践成果渗透到中国画教学。将绘画形式构成的机制与方法作为训练科目,将绘画语言要素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挖掘它们最大的表现性,使视觉因素摆脱模仿物象的束缚,真正成为表达情感信息的形式工具,并着力探索出视觉因素如何破译精神信息的一般规律。
在以创作带动教学中,他力求把每个时间段的技术训练充分的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以此带动各项技能训练的有效学习。
他所主持的山水画教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既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准确把握,也注重国外现代有益文化资源的融入,并以创作实践带动技术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他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中,获得了各项基础训练的经验,尤其是在绘画语言表现功能的研究与运用上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使得他对艺术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创作也由此获得了更大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