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徐累: 另一张面孔(图)

徐累: 另一张面孔(图)

2011-11-18 10:21 文章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徐累双园会装装置置222200××8866ccmm2006 

徐累双园会装装置置222200××8866ccmm2006

在2010年纽约个展的画册扉页上,徐累征引刘勰的一句“秘响旁通,伏彩潜发” 1,为自己的审美旨趣作了注解。以幻美的视觉辞藻勾连起来条条曲径,去接通古典传统的幽深意蕴,正是徐累以水墨示与人的面目,是他的“正典”,相对而言,他还有一条不为人熟知的线索,或说,另一张面孔,那便是装置类创作(姑且这么言之),这部分的创作动用了新型媒材和形式,成果不多,零散地分布于漫长的时间跨度里,虽然不构成他的主体,却在他个人风格的形成与扩展中,担负着勘探、调校、印证的功能,使现代主义的理念与质素得以内化,同时,亦为我们理解他的整体提供了方便之门,它们因而也兼有罗兰?巴特所言的“自传微素”(biographemes) 2性质。 

得以被保存的最早一件作品《心肺正常》,完成于1986年,那正逢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狂飙突进期,艺术家们唯恐自己的姿态不够“先锋”、作品的意义不够“深刻”,尽管这件作品由此种氛围催生,但分明已泄露了他的个人趣味——“越接近美丽就越接近死亡”,留意到蝴蝶的形状与医院透视检验报告上加盖的印戳之间的形似,进而加以悖论式的叠合,这与当年追求集体叙事和终极关怀的普遍风气构成落差,相反,是日常的联想、细节的沉迷和超现实的梦呓,在情调上倒更贴近古代文人们对于双关语和谐音字的爱好,仿佛刻意在优雅的智力游戏里消磨时光,在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的边界上流连忘返;而在稍后的《裂变》(1987)里,他以宣纸拓印下马路裂纹,生成的图形近似风化、残缺的传统碑刻,也仿佛在有意无意之间预演了后来风行一时的“实验水墨”或“抽象水墨”的花样。此种“现实还原”的做法背后,隐现着杜尚的影子,而另一个深切影响到徐累的西方艺术家,则是勒内?玛格利特。这两件参加了1989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早期作品看似对当时风气的追摹,其实是个人化的消解,同时,从修辞学的意义上声张了他的特质:意象的挪借,超现实的组合,形式主义的激情——你可以发现他并不发明什么,而是拼贴、剪裁、嫁接;及至他画中那出了名的青花马,正是这种修辞术发展的高潮;不仅如此,它们也彰显出他以传统方略完成现实透视的能力,是他深受T.S。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的影响,携带“异质”进一步归返传统的明证。 

相比之下,《空城记》(2002)已是他个人风格成熟之后的即兴演奏,绘画中的观念性在此延续,老照片的使用增设了作品的历史感,图像内容之间的跨度则含有时空剪辑的意味;他以自己那标志性的帷幔笼罩在老照片之上,构成一处深度空间,看似简单,却留下了遐想的余地,漫漶难辨的景观处于追忆的调式之中,被强化的是追忆本身的困难。这组作品里的大部分图片取自民国时代的南京,可谓他秉承“金陵怀古”这一传统母题所做的感伤表达,也应和着他同期绘画中对于空幻主题的观照。 

2007年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创作的《照会》在作品形态上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组构,是他借当代媒介还古典之魂的凝练操演。这件装置以活动模具套合了一组喷绘于透明薄片上的照片,每幅照片的边框形如园林的洞门与空窗,在合起和拉开的过程中,模具的前后组合产生了“移步换景”的变化,照片可以在叠印中形成景致的纵深,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并置铺陈。这些照片本身来自于一些旧址的拍摄,亭子、长桥、松树、远山??图像宛如一种遗梦般的静帧式存在,不过,他采取的装置形式本身,赋予了这些图像比怀旧更为积极的言说价值,因为,这件装置最有意味的不是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恍然隔世的风景,而是重新看到一种传统审美方式的观看,那就是古代园林建造术中的“移步换景”。 

面对这件装置,我们可以以手动方式代步,完成一次假想中的园林漫游,照片的边框所对应的门窗,在园林中本就既是空间的屏隔与边界,又是借景的银幕,被借之景在此叠印,构成观看的“刺点”与变幻多姿的形式感——“开窗莫妙于借景”3,先人的这种精深的审美构想在此被复述,被一件便携的装置所传播;而珍爱自我的文明如他,一定被持久地赐予源头的活水,纵然身处这满目疮痍、变化迭至的现实,仍能留住优雅的作风。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