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剑川石窟造像赏析(图)

剑川石窟造像赏析(图)

2019-09-03 09:46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石钟山石窟(又名“石宝山石窟”),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剑川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进藏的交通要冲。

石钟寺区第2号龛南诏王阁罗凤议政图 大理国时期

石窟开凿于“南诏”(公元738-902年,相当于唐代),盛于“大理”(公元938-1254年,相当于宋代)。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沙登村、石钟寺、狮子关三处。现存17窟,造像139躯。此外还存有崖画、碑碣、造像题记等多处。

造像内容,一为佛教题材。如佛、观音(又有甘露观音、细腰观音、悉面观音等)、文殊、地藏等菩萨;佛弟子、罗汉、多闻天王、增长天王、力士、胁侍、梵僧等。艺术特征方面,部分继承汉族地区唐宋传统。如石钟寺区第七窟甘露观音,体态丰盈,双肩圆润,胸垂璎珞,目光慈祥,神态娴静。雕刻细腻,造型优美。相当一部分为“密宗”神祇,如“八大明王”(“明王”是佛的“忿化身”),个个三头六臂,面目狰狞,座骑怪兽,脚踏鬼奴,身不着天衣而以人头骨为璎珞,手足缠绕毒蛇,持金刚杵法器降服魔障。南诏与吐蕃(西藏)关系密切,这里有着明显的西藏佛教艺术影响的痕迹。

另一方面,世俗题材,尤其反映“细奴逻”、“阁罗凤”、“异牟寻”三代南诏国主显赫生活的内容,表现得真实细致,丰富多彩。如石钟寺区第2窟“阁罗凤议政图”,高1.46米,宽1.52米,高浮雕16人。窟形为仿厅堂建筑,厅堂中央的双龙头椅上,盘坐着第五代南诏王“阁罗凤”。王头戴高冠(头囊),狭长脸,面容庄重。右侧结跏王弟“阁陂和尚”,左右簇拥着武士战将,大鼻宽嘴,瞪目作威武状,形象具鲜明民族特色。王座两侧众人仪杖高举,旌旗飘动,生动展示了南诏王出行,在此坐朝场景。类似的还有:狮子关区第1窟,南诏早期首领细奴逻全家的造像,俗称“全家福”。以及石钟寺区第1窟描绘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和“清平官”(宰相)郑回等人的画面。狮子关区第3窟雕一深目高鼻僧人像,旁镌“波斯国人”四个大字。有论者认为是天竺(古印度)人。“波斯”者,应是西亚即今天的“伊朗”,反映了古代大理与多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石钟山石窟造像,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史,反映出白族人民的艺术天才。雕刻吸收了汉、藏、缅(甸)、印(度)等宗教艺术精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