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在甘肃省博物馆临时负责人王毅的陪同下鉴赏铜奔马
生动绝妙的“马踏飞燕”震惊郭沫若
1971年9月19日,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于立群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带领的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西北地区时,专门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热情地接待了郭老一行,由当时省博物馆的临时负责人王毅介绍藏品。王毅同志解放初期跟随郑振铎(解放后第一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58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一起接管北京故宫等文物部门,成立国家文物局后一直担任办公室主任,1962年服从国家安排支援大西北建设,从北京来到甘肃主持文物工作,与郭老早就认识,又是文物专家,因此,省上派他担当此次接待任务。王毅同志讲解有条不紊,郭老兴致勃勃,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郭老是知识渊博的考古学家,又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金石学家,他每到一地,都要尽可能考察当地文物古迹和观赏出土文物。他对一些文物的判定和评价,无疑具有权威性意见。郭老看了很多珍贵藏品,对武威出土的这批青铜仪仗俑尤为感兴趣,看得时间最长。铜奔马牢牢地吸引住了郭老的目光,他让王毅同志将那件“铜奔马”从专门保管的柜子里取出,拿在手中从各个角度反复地观看了许久。这是一只正在急速飞奔的骏马,它的一只蹄子在奔跑中掠到了一只飞鸟的背上,飞鸟惊讶地扭转头回望,一个梦幻般的瞬间凝聚成永恒。
见过无数文物的郭老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惊叹于作品无可挑剔的形体姿态以及完美的平衡感,发出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的感慨。又向在场的人说:“我到过很多国家,看到过很多马的雕像,那些雕像最古的也只有几百年,从未见过超过1000年的,而我们的祖先却在将近2000前就制造出这样生动绝妙的铜像,无论从艺术构思的巧妙、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还是从结构力学角度来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大批国宝。你们这里的国宝太多了,你们的责任就更重了,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珍宝保护好!保护不好,就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不起党,也对不起我们的祖先,更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啊!”王毅同志问道:“郭老,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从形象特征和创作者的匠心来看,我们认为是只燕子。此鸟双翅较身躯略小,膀梢尖细,疾飞时膀梢向外与身躯平行,呈三叉式,这正是飞燕形象的反映。创作者意在用飞速最快的鸟衬托马速,而鸟中飞速最快者正是飞燕,能否将这一造型称作‘马踏飞燕’呢?”郭老略加思索后连声称妙,予以了首肯。
铜奔马优美的造型,一看就让人喜爱。既是一般人也一定会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更何况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文物工作者呢?当时甘肃省博物馆的专家们就认定铜奔马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了不起的文物,早已另眼相待。以后铜奔马蜚声海内外,身价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则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同志们始料未及的。
“马踏飞燕“”名扬世界
郭老到回北京后的第二天,立即约请了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到家,向他详细介绍了这批青铜俑的情况,尤其是铜奔马,并当场商定马上将这批青铜俑调京,充实北京故宫正在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两天后,郭老在人民大会堂陪同周总理会见日本外宾时,又向周总理作了介绍,并说他已和王冶秋同志商定,把这批出土文物尽快调来北京展览。总理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微笑。并风趣地说:“很好嘛,你又发现了宝贝。据说故宫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参观的人很多,很多外国朋友也去看了,反映很好,影响很大,就是要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效果才会更好,影响才会更大!”。
铜奔马在京展出后,立刻震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专家纷纷在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评赏文章,说铜奔马是“无价之宝”。
1973年,由郭老主持、王冶秋负责筹备中国对外交流大型历史文物展览,本来铜奔马并没有入选参展,后来法在国和英国驻华大使一再请求下,并经外交部长陈毅和郭老协调,铜奔马参加了到法国、英国的展出。
为了一睹中国马的风采,大英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龙,英国观众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参观者无不为之叹服。在美国展出时,铜奔马跃上巨幅海报成为文物展宣传的标志图案。国外报刊争相报道,称赞铜奔马“简直是艺术品中的最高峰”、“铜奔马已成了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英国人彼得·霍甫科克在《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一书中说:“虽然这种‘天马’现在早已绝种,但是它的形象在汉、唐雕刻家和艺术家的手下则并未磨灭。其中最精彩的摹拟品,是1969年在丝绸之路上曾经是汉武帝的京城西安附近,被中国考古学家所挖掘出来的闻名世界的青铜飞马。”铜奔马使各国艺术家感到震惊,从此,“马踏飞燕“”名扬世界。
据1975年《出土文物展览》统计,自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间,铜奔马带着中国历史的辉煌,带着华夏民族的自豪,先后到法国、英国、日本、罗马尼亚、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共12个国家巡回展出,观众达500多万人次。郭沫若为此挥毫泼墨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郭沫若也从此被视为铜奔马的伯乐。
1973年,“铜奔马”入选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1992年邮电部发行一套JP32纪念邮资明信片,邮资图以铜奔马为主图,1977年发行了1997—3《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也以铜奔马为主图,并让它飞腾于长城之上,寓意深刻,耐人寻味。1996年联合国发行一套6枚邮票,其中也有铜奔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