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扫除繁艳余清骨——白金尧花鸟画解读(图)

扫除繁艳余清骨——白金尧花鸟画解读(图)

2011-12-12 16:3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白金尧原主攻工笔花鸟,近年来渐转向写意,但书中仍有工笔的笔意和韵味,可谓兼中带写。这种转变并非为了时尚,大抵与其性情变化有关。金尧喜交朋友,性情豪爽,又好儒道之学,犹钟老庄,常以其要义阐释做人做学问的道理。画乃心画,,即心印也。写意较工笔更重意境、情趣、思想。因而,他的工笔画转向写意是有其潜由的。

金尧的花鸟画,题材上多是传统的梅兰竹菊,翎毛草虫。但在工笔的基础上受文人画写意的影响,谋求着出新的表现性。他在克服工笔刻板造作的同时,参酌其疏淡净匀的勾勒设色法与没骨法,赋予了写意画细腻的抒情意趣,不伤形似,又重神似,形具神生,背景多以淡墨渲染,给整个画面衬托出静穆、苍浑、淡雅之感。

 

形神问题,金尧多有思考。他对元人花鸟情有独钟,并对清初花鸟反复品酌。但恽寿平的“参与造化,以为损益”对其启发最大。因此,他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补充新的营养。他常对景临写,为景写照,写景留照,见景留影,并反复揣摩,体会其精神所在。这使他不只是把“师造化”局限于对自然的机械描摹、复制,而是着重对生活的感受。对待“形”和“神”的关系问题,他笃信恽寿平的话:“ 写生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于是,他坚持“以形写神”的正确途径,并从中找到花鸟画的色、光、态、韵等形似之外的东西。其中,“韵”是最重要的。古人曾有“传神难,传韵尤难”之说。所谓“韵”,即花鸟画总体的审美表现,乃综合的美感。这种审美感觉是很微妙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情调,是什么?却难以名状。因此,“韵”是不容易言说和把握的。仅从形象本身的“形似”或细节的刻画、背景的衬托等方面着眼,往往是不可能达到的。在探索花鸟画过程中,他便投入了更多的激情,射入了更多的学养。

随着对中国画的深入理解,金尧的画逐渐屏弃了浓艳的色彩,而代之以渲淡的水墨。一方面这是他从文人画理论中得到启发,对色彩与墨认识的转变,认为水墨高于色彩,水墨更能体现花鸟画的笔外之意和不可言传的神韵。这种转变无疑是一种升华。因为“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的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正是对水墨神韵魅力的咏赞,另一方面也与其淡雅的审美追求有关。金尧的不少作品表现了荒寒、苍茫、萧疏之境。这些境界乃是宋元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过,金尧并没有刻意追求荒寒野逸,他更多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即使在表现秋风里孤独的燕雀,霜雪中萋迷的衰草,也总蕴涵着一种生命的顽强。这是画家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审美追求的体现。如他的《雪霁图》:从画面上看,冰封雪冻的荷塘上斜立着稀稀落落的残枝,连一片败叶也没有,枝头上卷缩着几只鸟雀,俨然一幅寒酷、肃杀、落寞的景象。但画家意在营造一种萧疏淡泊的禅境。同时通过残枝的阴影,暗示了远处平射的阳光抑或月亮朗照的希望。

徐青藤曾在自己的《墨荷图》上题到:“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多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人性与梅花宜,至荣华富丽,风若牛马,弗相似也。”金尧有画曾以《扫除繁艳余清骨》为题,正与青藤所题相通。可见,画家们实际上都是在借自然景物描绘“无形之我”,而此类野逸写意画中所蕴涵的真意,往往超越物象的一般的自然属性,具有人们难以冀求的社会与艺术内涵,若非穷理尽兴者是难以悟出天机的。从金尧画中的自然、含蓄、凝炼,是不难察出其中的一些妙悟的。画家这些表现禅意的作品很多,但不同的心境所表现的意境也不一样。如同样风格接近的《秋塘晨韵》,即一扫萧杀落寞的景象,一群欢快的小鸟打破了荷塘的清寂,平添出盎然生机。这是对生命的礼赞。与其说是写自然,毋宁说是写自己、写人生。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