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西立足自身实际提出,要努力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作为立足广西本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漓江画派自诞生以来就以“根植八桂沃土,打造精品力作,扩大画派影响,服务广西发展”为宗旨,创作了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漓江画派应当勇担使命,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出名家名作,加强画派理论研究和总结,成为广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成为文化建设“大戏”中的“台柱”和领头军,助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依托东盟平台拓展中国与东盟区域性文化交流形式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合作始终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今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拓展人文领域的交流”,“以办好‘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为契机,继续加强文化、教育、旅游、青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艺术,作为无国界的语言,能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与东盟国家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由于地缘相近、人文相通,自古以来,双方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十分密切。作为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地缘、文化上的接近使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更具优势。因为民族的流动与杂居,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更是存在许多沟通性和相似性,这是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的天然纽带。而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商业文化、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中国和东盟的传统民族文化都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双方本土文化建设与传承已提上日程。这些都为立足于本土、展现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的漓江画派走出国门,开展艺术创作交流活动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必然性。
一直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大多涉及音乐舞蹈等演艺产业、文博展览等方面,美术方面的交流几乎处于空白。漓江画派是一个多画种的画派,作品表现广西本土美术资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画派形成了以南方山水为创作主题的水墨画家群、以“南方的风景”亚热带地域为创作主题的油画家群、以北部湾风情为创作主题的水彩画家群,在与东盟国家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些年的艺术交流活动中,漓江画派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举行了“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马来西亚·广西文化舟——漓江画派精品展”、“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画家眼里的大苗山——漓江画派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宫)”、“新时代、新广西、新农村——漓江画派八桂新农村采风千里行”、“永恒的记忆——漓江画派笔下的红色风景”、“美丽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香港)”、“美丽广西、情系世遗——漓濠双江书画展”,参加了“无尽江山——南方的风景展(中国美术馆)”等大型艺术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画派走出国门,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艺术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漓江画派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着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建设中国与东盟区域性艺术交流平台,不仅要加大艺术创作力度,还要做好广西与东盟各国美术方面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担起为整个广西美术发展走向东盟的引领工作,要让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美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让画派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地方风情、传播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有力推手。
主推名家精品从集团作战转而侧重单兵突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前我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要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这些年来,广西美术从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边境省区发展到今天“漓江画派”在全国所彰显的影响,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有一个非常团结的画家团队;三是依托广西艺术学院这个学术和人才培养平台;四是有一个认真、负责、富有牺牲精神且工作效率很高的工作团队——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五是定位准确,方向明确;六是学术机构健全,设立有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
漓江画派自诞生之日起就整合广西美术资源和队伍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多次组织画家奔赴广西各地开展写生创作活动,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面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作品,同时还在区内外举办作品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21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画派。经过多年建设,漓江画派促进会团结了广西最优秀的艺术家队伍,形成了一支美术精英群体,使原本松散的广西美术力量得以空前紧密的集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漓江画派往高、精、尖方向发展吹响了号角,使画派又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漓江画派打造之初,画家们的集团作战使得画派很快在全国美术界扩大了影响,站稳了脚跟,形成了稳定团结的创作队伍。但是,目前广西美术是好作品多,精品少;好画家多,大画家少。随着画派的进一步发展,出精品、推大师就提上了发展的议事日程。集团作战有利于铺开阵势形成声势,而单兵突进更代表了画派的高度和水平,画派要在整体推进的情况下,着力推出大师名作。要多举办名家作品展,以具有雄厚实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为主力,引领画派的发展,引领更加庞大的充满朝气的年青一代画家队伍。这支队伍的画家大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在艺术院校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创作潜力,是“漓江画派”未来的希望所在。
加强理论研究为画派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赋予了新时期文化建设更多的历史使命。作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也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着力打造的文化品牌,漓江画派在引领广西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理论是对文化艺术发展表象、趋势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年9月9日,自治区主席马飚到广西艺术学院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艺术理论研究和漓江画派研究,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新时期以来,广西美术和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漓江画派的发展不仅为广西发展提供了无形的推动力,在服务于经济文化事业的同时也使自身不断成熟和丰满起来。漓江画派的发展是新时期广西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散漫无序的美术复兴到个别画家的思考和实践,再到小范围、小规模的美术整合,最后到整合广西分散的美术力量,做大广西美术的影响,做成知名艺术品牌,这是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
漓江画派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美术理论研究与批评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漓江画派促进会、广西美术家协会不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广西美术发展问题,把扶持和培育“漓江画派”作为广西文化发展战略。广西本土的一批美术理论家更是为促进广西美术理论与创作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表多篇论著,出版漓江画派系列文献13本、《漓江画派》杂志4期,对漓江画派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不仅为漓江画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画派发展及时把脉,提供思路。
文化界流行着一句话:“艺术之树常青,而理论是灰色的。”相比于漓江画派在作品创作方面的成就,理论研究仍比较欠缺。一是著述不多,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体系建设;二是理论落后于实践,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对画派发展内在规律性的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谋划。画派的理论研究应在满足对艺术创作进行进一步阐释、深化、总结、探索规律的同时,着力于指导、谋划画派“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其中,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对画派建设尤其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经过实践检验之后,反过来又进一步推进理论的研究、思考,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发展规律的探索,这是漓江画派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发展,艺术创作获得长足进步的必要条件。
总之,漓江画派要想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台柱”,有许多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要做,这就需要画派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走向世界,打造一支具有国家级水准的创作团队,培育优秀的理论研究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