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落户望城。这标志着湖南民间文化产业将诞生一个新的基地,也意味着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
打造“文化強省”,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背景下,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的兴建,无疑是强烈的信号,值得赞许。由此,引发对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的现状与未来的种种思考,或许更有意义。
湖南作为中国的文化大省之一,其民间文化源远流长,魅力独具。湘绣、陶瓷、花炮、菊花石雕、木版年画、竹刻等传统文化产业,湘剧、花鼓戏、土家族毛古斯舞等民间戏曲、舞蹈,曾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舞台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果以“民间文化湘军”称谓之,亦不为过。
近年来,湖南民间工艺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浏阳烟花形成大产业,产量占据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湘绣再次凸显,形成拥有21家湘绣生产企业的湖南湘绣城。陶瓷蓄势待发,随着铜官窑古遗址保护力度的加大,将成为湖南民间工艺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喜中有忧,忧思不断。
据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明介绍,一些民间工艺品企业慢慢衰败,甚至破产。比如,在传统雕刻产业方面,由于工艺技术落伍、资源匮乏等等原因,洞口的墨晶石雕工艺厂、邵阳的翻簧竹刻工艺厂、益阳的小郁竹器工艺厂、桃源的玉雕工艺厂、桑植的古生物化石雕刻工艺厂等等,处于衰亡状态。即便是曾为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拥有“南有浙江青瓷,北有邢窑白瓷,湘有铜官陶瓷,瓷业三分天下”盛况的铜官窑陶瓷,时至今日,销量也增长不大。
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共识。但在实际的操作与流程中,民间工艺遭遇诸多困难,生存与发展成为很大的问题。民间工艺亟需在保护中生产,在生产中传承。
尚处于困境中的民间工艺,出路在哪里?
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将提供这样的蓝本。民间工艺必须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型,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据长沙市望城区区长谭小平介绍,此次打造的望城铜官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以望城区铜官镇为中心,建设规模达11万多平方米。它将借助“千年铜官古镇”的名气,依托铜官陶瓷和望城产业资源、人文优势,建设一个集中生产、整体展示的民族陶艺街,兴建湖南民族艺术展览馆,将湘绣、烟花、雕刻、剪纸、岳州扇、土家织锦、永兴银饰、宝庆竹刻、珍珠宝石和其它民间工艺品融为一体。在园区内实现湖南工艺美术产销一条龙,尽快促成湖南民间工艺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与此同时,园区内还将创办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培养民间工艺后备人才。
以“敢为人先”著称于世的湖湘文化,将继续推动湖南民间工艺走上复兴之路。我们拥有新的梦想,也将拥有新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