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在全球金融海啸下,艺术画廊交易依旧稳定,大量当代艺术家身价节节攀升?我们展开深入调查,带您认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无形的手”。
艺术品领域与金融市场领域的双簧戏
2010年5月,巴黎一间画廊展出一位年仅26岁名叫JacobKassay的美国艺术家作品,标价在9千-1.2万美元之间。一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被标出这般高价,巴黎收藏圈一片哗然。同年11月,他的一件镶银作品在纽约菲利普斯(Philips)拍卖行估价6千-8千美元,最后以8.5万美元成交。6个月以后,他同样类型的作品仍然在纽约菲利普斯拍卖,29万美元起叫!无独有偶,1972年过世的波兰雕塑家AlinaSzapocznikow也赶上了作品价格惊人翻滚的这趟快车。2011年3月4日,她的作品在巴黎Drouot拍卖行完全不受重视的被放到底层拍卖厅,拍卖行估价100-150欧元,此作品最终以5.5万欧元成交。同年6月6日,她的另一件雕塑作品由波兰AndrzejStarmach画廊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展出,以25万欧元被收藏。
这两个故事貌似没有什么共同点:一个是暂露头角的年青艺术家,一个是已故近40年的重新浮出水面的艺术家,很难找到他们身价起飞的共同原因。难道幕后真有投机买卖?“哪里有人操控!”听到投机这个字眼,法国艺术品收藏家PierreCornette马上否定。“这只是一部分人群有信心看准某些艺术家潜力的表现。”苏富比(微博)当代艺术品鉴定专家GrégoireBillault认为“这是某些人相互之间转手的举动,而这些人仅占市场里极小一部分。”
显然,专业人士都在尽量回避“投机”这个敏感的字眼,然而它是伴着人类文明诞生的。法国Artcurial拍卖行的艺术品鉴定专家MartinGuesnet对投机的理解是:“投机是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金融交易或商业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行为。”他还补充道:“艺术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其实跟证卷交易市场的异曲同工,只是股票有跌有涨。而艺术品只会升值!”
艺术品市场投机行为的增长是根据时局下的经济形势、利率、市场流动资金的充裕度、金融业者对证卷交易的失望而转战艺术品市场等因素取决的,譬如如今艺术品市场在金融海啸下被看作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美银行借贷政策的宽裕,现代、当代艺术品价格都曾一度疯涨。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其后的国际金融危机搅黄了艺术品市场的美景。在经过5、6年的荒凉期后,90年代末艺术品市场再次昌盛起来。直到2008年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天,DamienHirst(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在伦敦苏富比拍出了历史性天价(两场落槌价破一亿一千万英镑)。这次的金融危机并没有给艺术市场带来太长时间的停休期,除了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市场行情不保,以及极个别的大明星如RichardPrince(理查德?普林斯)、JeffKoons(杰弗?昆斯)在几场拍卖中吃瘪。
艺术和新富
艺术品市场的投机现象在经过欧洲、美洲的发展后终于延伸到新兴的土地。最典型的莫过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短短5年内能从十倍翻到百倍。尤伦斯艺术基金会4月份在香港的拍卖,由比利时男爵GuyUllens委托拍卖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终让他囊进高达4.2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13位艺术家的作品也拍出个人世界纪录,张晓刚(微博)的油画以7906万港元成交,创下当代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几个星期以后,在中国嘉德(微博)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作品以4.255亿元的天价购得。这个价格创出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纪录,同时有媒体作出的数据比较显示,齐白石的作品在5年之内涨幅2000%!
目前艺术品市场与80年代最大的区别在于艺术品炒作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增值成为投资者安全的新大陆,另一方面是像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富人群的崛起。他们的加入让这个市场接二连三的爆出令人曾目结舌的新纪录。直到1990年都一直被西方世界操控于鼓掌之间的艺术品市场,如今已经彻底的全球化,当然欧美全球连锁的拍卖行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谁的责任?拍卖行
拍卖行经常被认为是艺术品炒买炒卖的元凶,目前国际化的拍卖行已不满足于在买卖双方间仅起裁决作用,它们逐渐演变成传播机构。它们用一切可能的营销方式和广告模式为了把作品卖得越来越贵,同时也竭尽全力的让世人知晓他们天价的成交额以便吸引更多的买家投资和卖家投放。在法国,这场追逐记录的恶战让最知名的3间国际拍卖行卷入了富豪们的恩怨情仇。90年代末,Fran?oisPinault(弗朗索瓦?皮诺,法国头号当代艺术品收藏家,术品收藏家巴黎春天、古琦的老板)成为了佳士得的大股东。2000年,一向在艺术领域不甘皮诺之后的法国首富BernardArnault(伯纳德?阿诺特,LVMH集团总裁,旗下有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迪奥、纪梵希等品牌)买下了起源于英国的菲利普斯拍卖行的大量股份。战争的号角从此吹起:不切实际的估价,过高的起叫价格,向卖家担保价格上限等等。菲利普斯在面对佳士得和苏富比强劲的夹击下为了吸引卖家,只能对其承诺越来越高的价格上限。这个玩火的烧钱措施让买家无法承受,菲利普斯流拍连连。阿诺特撑到2003年终于把菲利普斯转手给SimondePury,新掌门让菲利普斯转向越来越近期的当代艺术作品。2008年秋天,随着经济萎靡,这三家拍卖行巨头也开始低调了起来。它们开始雇佣第三方——艺术品收藏家或艺术品专业鉴定师来估价以及担保价格上限,它们把这项措施称为《thirdpartyguarantees(第三方担保)》。买家可以在艺术品价格上限内成交,但一旦有人炒拍促使最终交易价格超过第三方担保的价格上限,超过上限的资金将由卖家、拍卖行、第三方担保人按拍卖前协议的比例分配。
艺术画廊
画廊的传统职责旨在推广艺术家,辅助其作品得到社会的公认,最后达到身价上涨的目的。为了加快这个过程,画廊把拍卖行当作宣传工具的例子屡见不鲜,鼻祖要追溯到1870年艺术品商人PaulDurand-Ruel利用多场拍卖推出印象派画家。技巧很简单,首先囤积大量同艺术家或同类型的作品,慢慢的拿出少量的作品拍卖试水,拍卖交易额达到一定高度后便把剩下囤积的作品在画廊办展,售价是以此前拍卖价为衡量标准。在某些拍卖会上,30%-50%的作品直接来自于画廊。对一些特别“火”的的艺术家,画廊会为它们熟识的收藏家预留一些最新的作品,意在避免落入艺术品“倒爷”的手中。并且在开幕酒会时就放出大量作品已售的消息,留下长串失意的艺术收藏爱好者的等候名单,如此一来也挑起围观者的兴奋和欲望。简单来说,这个模式是以私人对私人的地下交易开始的,作品在每次转手后都会涨幅好几倍。直到有一天某人将作品投于公共竞拍,价格爆炸的时刻就来临了,譬如像上文提到的JacobKassay,还有另两位年轻美国艺术家KelleyWalker和WadeGuyton也是典型的例子。
行业的大熔炉
从拍卖行开始极力推广青年艺术家,画廊或艺术品商人直接投放竞拍,到如今网络的发达促使艺术品收藏家越来越专业化,艺术品市场的各个执行者角色分界线越来越模糊。例如叙利亚的JoseMugrabi,他从AndyWarhol(安迪?沃霍尔)1987年逝世以后开始搜集他的作品并拥有800多件,Mugrabi先生究竟是艺术品收藏家、商人、裁决者、还是沃霍尔作品倒爷?近年来各大安迪?沃霍尔的公众拍卖上都能看到这个“沃霍尔狂”以买家或卖家的身份出现。从他第一件收藏至今,沃霍尔作品的价格至少翻了30倍!
艺术品市场各角色的明确定位从2007年佳士得拍卖行大股东佛朗索瓦?皮诺买下伦敦HaunchofVension画廊起彻底被打乱。法国大富豪及知名当代艺术品收藏家,皮诺利用拍卖行和画廊近水楼台的资源,买进艺术品再高价卖出,在圈内已不是秘密。他用各种办法宣传包装属于他的却将要拍卖的作品,甚至毫不避讳的把图片放到拍卖会宣传册的封面上。KeithHaring(凯斯?哈林)的作品在2007年5月纽约佳士得创下纪录的拍卖就是一个实例:估价80万-120万美元,落槌价284万美元。
那些创造游戏规则的人
太多的因素可能引发艺术品价格的失控:《纽约时报》的艺评教母RobertaSmith些许的赞美之词,或是她的丈夫JerrySaltz在《纽约杂志》的言论,超大牌策展人MassimilianoGiono、BeatrixRuf、HansUlrichObrist等等人物在某个机构策的展,被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Gallery)举办的特纳奖(TurnerPrize)提名,作品被某知名艺术机构或藏家收藏??各地的艺术双年展也将艺术家成批的顺利送上身价高速列车的轨道,譬如惠特尼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纵然近几年它们在艺术评论家中的口碑日益下降,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受到的关注。
艺术品收藏家的加入
艺术品收藏家曾是低调而神秘的人群,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等藏家成立了私人的画廊、空间甚至美术馆。例如收藏家EliBroad(埃利?布罗德)夫妇成立的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界享有与Moma等美国知名博物馆同等的地位和名气。又如Don&MeraRubell(多恩与梅拉?卢贝尔)夫妇,拥有超过200名艺术家的5000多件藏品,于迈阿密建立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私人收藏馆。在2010年12月的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召开期间,两万多名参观者选择先到卢贝尔夫妇的收藏馆朝圣,再去参加艺博会。在他们最新发掘的艺术家中,已成气候的有RyanTrecartin(瑞安?特雷卡丁)、KathrynAndrews(凯瑟琳?安德鲁斯)??他们是否知道,托他们2006年私人收藏展的福,参展的两位加州艺术家:ThomasHouseago(托马斯?豪斯雅戈)和SterlingRuby(斯特林?鲁比)的艺术事业发展从此一路凯歌一帆风顺?
第一代靠当代艺术品收藏发迹的藏家中最著名的莫属英国广告业富豪CharlesSaatchi(查尔斯?萨奇),他在伦敦拥有自己的同名画廊——SaatchiGallery(萨奇画廊)。萨奇是货真价实的艺术界倒爷圣斗士。从1980年起,他开始玩意大利新表现主义作品,到有一天玩腻了,他把手上的作品在市场上大量抛售,所有这个流派的作品也跟着玩完。以达明?赫斯特为首的“年轻的英国艺术家(YoungBritishArtists或YBAs)”如今在英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他们的作品也被世界最出名的收藏家们所钟爱和收藏,而起初就是萨奇在幕后发起并操控的。
前佳士得当代艺术部门负责人、皮诺的亲信、知名艺术品经理人、世界最权威的艺术品顾问之一PhilippeSégalot断言到:“艺术品市场的趋势曾经仅仅是靠知名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举办的大型展览或是艺术家的回顾展给出的。当今大量的艺术品收藏家已经走在了这个传统模式的前面。”Ségalot所服务的富豪级收藏家们时而跟风扎堆,时而相互竞赛,造就了村上隆、达明?赫斯特、理查德?普林斯、杰弗?昆斯等艺术家作品望而生畏的价格。任何一位大牌藏家的动向、一件重量级收藏的走向都能牵动价格战的导火线。又说到弗朗索瓦?皮诺,他于200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Pointedeladouane建立其私人收藏馆,开幕展览中有一整间展厅展出了当时还未威名远扬的美国艺术家MatthewDayJackson(马修?戴?杰克逊)的作品。那时他的作品价格只在上万美元左右徘徊。几个月以后,伦敦佳士得拍出60万英镑(折合逼近百万美元)!
名气的诱惑
当然大部分艺术家的发家史来源于更复杂的因素。譬如法国艺术家LorisGréaud,常年眼睁睁看着同期的外国当代艺术家一个个麻雀变凤凰的实例,感到“相当郁闷”。他说:“成名的开关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的作品很合国际化的口味,巴黎YvonLambert画廊长期对他的支持,一年前他成为PaceGallery(佩斯画廊)的签约艺术家。当然还有弗朗索瓦?皮诺长期的收藏:今年皮诺在他威尼斯PalazzoGrassi私人收藏馆展出了Gréaud的大型装置《GunpowderTreeForest(火药森林)》,以及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GeppettoPavilion的展览。LorisGréaud坦言道,从他签到佩斯画廊后,他的身价至少翻了一倍。
从一间知名画廊到另一间更知名的画廊,相关藏家的经济实力也更上一层楼,最终促成了艺术家身价和其作品级别的上升。当美国当代艺术家JohnCurrin(约翰?柯林)从AndreaRosen(安德烈?罗森)画廊签到纽约极具权威的Gagosian画廊,他作品的价格在两年之内涨了四倍。同样的,旅法中国艺术家严培明以巴黎的画廊为跳板攀上了美国的DavidSwirner画廊后,价位和市场需求暴涨。一夜间,他创作初期的水彩画价格飙升到他成熟时期大型尺寸作品的价格。为此他该感到遗憾还是庆幸?
艺术品投机行为在法国受忌讳?
画廊声望和艺术家声誉同生同进的例子极少有,但巴黎Perrotin画廊就做到了。有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由它包装推广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意大利艺术家MaurizioCattelan、以及近期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新宠——法国摄影家JR都大大的尝到了成名的甜头。然而画廊创办人EmmanuelPerrotin很愤怒法国大众对一夜爆红的艺术家蔑视的态度:“凭什么在电影圈或流行乐圈可以一举成名并受到人们的簇拥,在当代艺术圈却不受待见?”这能体现出至少在法国,把艺术和金钱绑在一起是很受忌讳的。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今在金融风暴下注入的艺术品投资资金很有可能在未来造成经济泡沫。但位于艺术品市场最中心的专家们不这么认为。例如StéphaneCorréard——画廊主、Montrouge双年展策展人、巴黎Cornette拍卖行艺术品鉴定师,认为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将继续长久蓬勃下去,他说:“来自中国、格鲁吉亚、土耳其和其它地区新的财富不断涌进当代艺术品市场。并且整个世界对艺术品的需求也在彻底的改变。有能力收藏或投资的人不再需要路易十五时期的作品。他们需要当代艺术品来装饰他们宽敞又现代的LOFT空间。当代艺术品市场将会被大量巨型的墙面所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