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新媒体艺术与公众的关系(组图)

新媒体艺术与公众的关系(组图)

2019-10-10 11:39 文章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电子景观前拍照、定位、撰写话题标签、发布社交媒体并等待获赞,是当今观众在新媒体展览中下意识完成的连贯动作,来自多节点的信息迅速聚合成一只庞大的悬浮“图像雪球”,构成线上最新的“气象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向标作用。打开微信朋友圈式页面,信息以时间瀑布的方式向下流逝,没有任何共时性说明。如果将时间轴横向拉开,多频道播放人们同一时段发布的图像,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个“巧合”:人们费尽心机讲述的故事千篇一律。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大家为什么蜂拥而至去追求相似的体验?难道只为实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机位拍摄吗?还是作为“我在场”的证明?拼图心理可以理解,对于不完整情态的焦急,迫于画幅或静帧图片带来管中窥豹的限制感,我们必须到那去,特别是有表演的时候,否则将错失现场和事件性。这也揭示了一个社交媒体时代显著的焦虑: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 错失综合征,害怕错过别人历经的精彩,害怕成为群体里剩下的那个人,害怕失联。但是此种心理可能会遭到不善的利用,我希望我们没有不幸地沦为商业展览以及平台资本主义的免费劳工,沦为全球媒体景观的共谋。

当人们逐渐对新媒体网红奇观感到疲劳,对过量的流明头晕目眩,新媒体艺术与公众的关系似乎出现了某种断裂,如果我们不做景观消费的支持者,那么又以何种角度切入对新媒体艺术的认知,以何种姿态与新媒体艺术发生联结?而新媒体艺术家,是否必须恢复自身的艺术批判性,对景观霸权,对当今社会的媒体化现象,对僵化、浮表的艺术-公众关系做更多的思考?

“艺术家的硬盘”核心驱

(图片由UFO媒体实验室提供)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上海龙华机场旧址的部分地区经改建成绿地覆盖的艺术公园,几只高大的废弃储油罐被改造成光滑、奶白的圆柱体式展览空间,低矮的洞门像一张小嘴显示重生的萌态。日本数字艺术团体teamLab正在面积最大的5号罐展出新作,一场依托建筑形构呈现的电子山水,与外界萧条景象迥异。观者步入其中如置身谷壑,发光的电子瀑布沿环形峭壁倾泻而下。这是teamLab2013年作品《水粒子世界》因地制宜地呈现,为观众提供一幅可步入式全景画。teamLab崇尚古人以线条呈现水流的表现方法,随机挑选0.1%的水粒子动线集合描绘瀑布,承袭了日本江户时期的水墨画的技法,颇有几分与谢芜村的绢本水墨《山水人物》中来客驻足山谷中观瀑的情致,相比芜村的宁静深远,teamLab更愿将气氛引向热烈绚烂,《花与人》叠加于水粒子之上,四季花海陆续绽放于水幕之间,如用手掌长摸墙壁,水流像遇阻般分泻两旁,继而幽幽生出一簇簇色彩艳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