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组图)

陈履生:如何看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组图)

2019-10-15 10:30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陈履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4年9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罗丹雕塑回顾展”协议

2014年9月与罗丹博物馆馆长在法国外交部签署协议之后

中法文化交流的逆差,从本质上来说,和所有的交流、交往、交换或者贸易等等都是相同的,都是与供求关系相关联的;都是一种不平衡,不对称。文化交流中的逆差要比经济上的逆差更为复杂。因为在经济的交流或贸易中,可以用品类、质量、数字来权衡和说明逆差的问题,甚至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一目了然;而文化上的逆差则全然不同,关系到的问题有历史和当下,更有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而形成逆差则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和过程,更有复杂的内在原因和社会问题。形成逆差的过程,经济上可能就是十年八年,而文化上可能是百年,或者是更长。

在文化上形成逆差的过程中,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文化交往中的一种供求关系。显然,在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我们对于像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的热情,可能要高于法国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热情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造成逆差。当然,这是就宏观而论的整体状况,对于极个别的情况则另当别论。法国文化和艺术对于中国的吸引力是超乎寻常的。因为在教育的影响下,中国从20世纪初期以来,对于法国文化和法国艺术就充满着热情,所表现出的是敬仰和崇拜。那时候的年轻人竞相到法国留学,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者,如此等等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不能去法国,那就转道就近到日本去学习二手的法国艺术,同样增加了法国艺术对中国的影响。他们在20世纪初学成归国,不仅是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更是把法国的文化带到了中国,并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引进法国艺术,画模特儿、写生等等,以拓荒之举开启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中国的公众拥有法国文化和艺术的知识,其认知度普遍高于法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认知程度。从这个最本质的、最基础的问题上来看,已经显现出了这样一种形成逆差的核心问题。

经历了20世纪的发展,到了当代,虽然,中国日益强大,经济上的成就也让法国人刮目相看,但是,这主要是表现在经济上。而在文化上,我们的悠久历史和与这历史相关的伟大创造所形成的强势,并没有在当代表现出来。虽然,中国在巴黎以及其他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文化中心啊,建立了孔子学院等等,这实际上是在文化交流所呈现的弱势基础上而主动走出去的表现。在这样一个供求关系中,表现出了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所显现出来的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有着要主动“走出去”的态度,而法国的很多文教机构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被动的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文化交流。从原则上来说,或者从国家交往的层面上来说,在中法两国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对等的关系中,包括像中法文化年、中法建交纪念等等,都会带来相关的展览、演艺等交流活动,但在对方的实际影响力是不可同日而语,显现出的是逆差中的弱势。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