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书法的美育价值(图)

书法的美育价值(图)

2019-10-22 10:34 文章来源: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美育教育。《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让人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知荣辱,辨美丑,以臻于至善。达到心灵美,必然需要美育。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其中便有“美感教育”(“五育”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还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并在对宗教与美育进行对比后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时下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便蕴含美育。近年来,全国中小学逐渐恢复书法课,不单有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也是增强美育的具体举措。美育是精神层面的建设、是净化人心灵的工程,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明辨美丑,以尚美为荣,做人有底线、做事知进退、心中有标准,社会进步发展就会顺畅健康。所以,美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书法艺术历来是中华传统美育的重要内容

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书写是文字的呈现,书写与文字同生共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肇启于人类需要表达和记录的需求。文字和书写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进程。文字书写到了一定程度,人们不但享受并受益于实用文字信息传递的方便,而且会渴望和追求把字写得更好更美、写出精神和气格、写出不同的风貌与品质,于是,书法艺术便诞生了。

学界迄今公认的书法遗存是出自殷商的甲骨文,距今约三千五百年。这个结果是不是定论,不好说。因为在华夏大地,不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又会有新的考古发现,或许将书法历史再向前推进若干年也未可知。书写与书法的演进是渐进过程和连续系统,书写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书写的艺术化,书法依赖于书写又升华于书写。这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一字一意的特色,为书法成为世界经典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书法与中国画,是东方尚神精神的呈现,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思维的典型艺术代表样式。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先千古以来重视书法教育,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初期,官学便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要求教养国子要“通五经、贯六艺”。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毛笔字写得差劲肯定中不了举。中国的私塾教育消失才半个多世纪,彼时启蒙读书首先要求认字、读经典以及写好毛笔字。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有辉煌、有沉沦,对传统文化有继承、有遗弃,但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无限。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书法艺术具有美育的鲜明特征

毫无疑问,书法艺术的普及是社会美育的范畴。教育的真正目的,一是让受教育者获取能力,以便就业创业,经世治国。二是立德立志,提高个人修为,升华精神境界。书法艺术是精神产品,从事书法创作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为。首先,就书法艺术自身看,是东方价值观的鲜明呈现:书法技法中,笔法的轻重缓疾、藏露提按,字法的正欹敛放,墨法的枯润浓淡,章法的疏密聚散等,都与中国人认识世界的阴阳二维世界观契合关联。所以书法谓之“书道”。道,便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书法家在一张宣纸上,按照约定的文字内容,运用墨迹的运动变化,制造黑白两象的锦绣图式,以制造矛盾为始、解决矛盾为器,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其哲学基础便是阴阳二元世界观。

关于书法艺术,有多种定义,各种辞书不下几十种概念解释。我认为,书法是书写者运用软笔、按照法度书写汉字并以表达性情和追求艺术美为目的的艺术。书法法度,也即书法本体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诸法。书法艺术与诗文、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与管理、做人、谋事、谋篇等社会行为,有着广泛联系。书法是民族血脉和基因的组成部分,学习、研究、从事书法艺术活动,不但关乎民族文化认同,对个人也有诸多益处。既可以闭门修习,也可以交友互动;既可以孤芳自赏,也可以展示高堂;既可以专业研究,也可有助读书吟诗;既可以扪心悟道,又可以师法万象;既可以养性,又可有助养生;既可以抒情起兴,又可以防躁忘忧;既可以感染自己,也可有益于熏陶家庭……总之,诸多好处可以兼而有之。

三、书法艺术美的标准与鉴赏

美是精神感受,就像幸福也是一种感受一样。爱美是人的天性,所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是一门学问,当然需要有相应的专门学识。书法之美既要靠作品说话,也需要鉴赏者慧眼识珠。书法美没有量化标准,智见仁见是常态。只有美育,才能让大家对美的认识产生尽可能多的共识。

葛昌永书自作联《容微纳滉青溟水 问道寻宗黄鹤楼》

我们赏析艺术品时,常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一幅作品,自己觉得好,他人说不好;自己觉得不好,他人说好;人家说好的,自己却看不到好在哪里。这种认识的差异,使人产生迷惑,怀疑自己的眼光,怀疑别人的看法,甚至怀疑经典作品美之所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首先,从美的存在和发现看,美具有双重属性。从美的存在看,客观事物之美,如湛蓝的天空、巍峨的群山、万里长江、浩瀚大海,还有梅、兰、松、竹等,这些事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从美的发现看,美需要认知和感受,这是美的主观属性。湛蓝的天空美,可群山会觉得天空美吗?不会。荆棘或者蒿草,会赞赏梅、兰、松、竹之美吗?不会。癞蛤蟆知不知道自己很丑?不知道。存在是第一位的;存在被认识才会产生美与丑的比较。其次,从美的属性看,美分为自然美与人为美两大类。自然美是天然美,不需要雕饰,譬如白云、彩虹。人为美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譬如长城、三峡大坝、迪士尼乐园,还有文学、绘画和书法等。人为美源于自然美,是从自然美中概括、加工、提炼、再创造出来的。再次,从美的标准看,具有共性和个性双重标准。共性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大众的标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诗帖》,尽管有人觉得并非百分百完美,但在比较中感觉到的是相对完美,于是被后人奉为经典。历史并不以某一个人的审美意志为标准。一是社会标准,是说审美受时代风尚影响,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并经过历史沉淀,凝结为一种审美定势,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二是个性标准,即个人标准。别人觉得某书法作品美,历史公认那件书法作品美,可我不这样认为,环肥燕瘦,各有所爱。审美领域是永远存在个人见解的领域,个性标准受到个人综合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水平、阅历和眼界、性情和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另外,审美还与情境和心态关联。这里不妨举个大家都熟知的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故事。贾岛将自己的一首诗给韩愈指导,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韩愈看后将“推”改为“敲”,大家都说改得好,说是夜深人静时有了响声。可是从贾岛所处的境况看,首先他是个僧人,又是很晚才回寺里,“推”其实更符合贾岛写诗的情境。如果是敲,声音很响,贾岛是个僧人,深更半夜从外面归来,他好意思“啪啪”敲门吗?这说明,审美在人、在情景、在场景、在际遇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评判。

审美水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譬如我们走进黄山,品味黄山之美,在山脚下,看到的是山脚之美;继续上行,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看到的景致就不同。站在半山腰,绝对看不到光明顶的风光,也看不到飞来石的姿态。尽管你不写书法,可赏析书法作品也是这样的。你的高度,决定着你对书法美的理解,表现着你所具有的眼光和视野。“站在啥山唱啥歌”,也就是说,审美也是需要水平的。这水平从何来?需要普及美育,需要增进修养、积累知识,需要提高眼光,需要既强化专业知识又提升综合素养。

四、欣赏书法作品的基本素质

欣赏书法作品,还要从了解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开始。创作书法作品,是从纸上落笔第一个点画起步,到一个完整的字、完整的一行、完整的作品,逐次展开。这一创作过程,包括一个书家所具备技能的实践和运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题款、钤章),还有艺术思想和理念。观看书法作品与创作书法作品的顺序是倒置的,先从整幅作品入眼,再观照横竖行气、分析字组字型,然后才是点画笔法、落款、钤章等细节。

然而,在技术层面,两者的审美要求却是统一的。一个人,书法的审美感受总是与美学高度、审美情趣相一致,而美学高度又总是影响和制约着作品的质量。眼高手低是常态,眼低手高则根本不可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不妥处在于太绝对,合理处在于“思想有多远,我们才有可能走多远。思想不远,我们一定走不远”。不提高眼力,只重视技术问题是片面的,只有眼界高了,手上功夫才能上去。眼界不高,技法再精巧,也只是书匠。当然,不锻炼手上功夫,眼界再高,也写不出好作品。有些人说起来一套,写出来不中看,原因在于功力差。鉴赏与创作两者密不可分,所以,作为书法家,我们应当将提高眼界与增强手上功夫一致起来。

五、书法艺术美的表现形态

书法、绘画等艺术品的品鉴没有具象标准,不能用长、宽、高及重量等指标来衡量。评价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形美神足”。形美神足,是书法艺术美的总标准。

形美,主要是就书法的技术层面而言,指笔、墨、字形、章法俱佳。神足,指神采、气息、个性、张力等这些通过作品表达和透露出来的高迈气格。

形美是物质的,神足是精神的。形美取决于手上功夫,神足取决于精神境界。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采与形质两者是辩证关系。形质不好,再好的神采也没有表达的载体;形质再好,没有精神内涵,也称不上精品佳作。神采包含的要素更加广泛和模糊,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学问、修养、心态、品性,等等。书法,在解决技术层面问题之后,便要在书写情感的抒发上,找到转换和表现的途径,使笔能达意,心手双畅,物我两忘,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形外生意、意外出彩。一幅书作,技法完备是基本要求,但能够出彩,在情感和意趣的表达上打动人、感染人,让人产生美之共鸣,才是好作品。总的看,形质与功力相关,神采与修养相关。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