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四 布尔扎霍姆一期乙段、卡若早期、宗日早期、营盘山遗存陶器比较 1~6。布尔扎霍姆 7~9。卡若(F9∶126、F17∶89、F3∶298) 10~12。宗日 13~15。营盘山( T12⑤∶36、H12∶5、H3∶35)
图五 布尔扎霍姆一期乙段、卡若早期、营盘山遗存石刀比较 1、2。 布尔扎霍姆 3、4。卡若( F8∶69、F19∶26) 5、6。营盘山( H17∶6、T11①∶3)
虽然上述早期文化交流南道的主导方向是西向,但也不是没有文化因素顺此通道东向传播的可能。比如马家窑类型和宗日类型的舞蹈纹类题材就广见于9000~6000BC的近东和东南欧地区,而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的青铜刀,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的家羊等(曾在属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的甘肃武山傅家门遗址发现多件羊卜骨,在天水师赵村五期墓葬中有以羊肩胛骨随葬习俗,说明5000多年前甘肃中南部地区不但养羊,而且已经深入宗教领域),或许也都与西方存在关联,而东传的可能路线之一就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南道。
五、彩陶文化第三波西向扩展
以彩陶为代表的农业文化第三波西向扩展,开始于约2200BC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形成以后,主要是沿着北道河西走廊继续西进。至于河西走廊以东的齐家文化,其少量彩陶主要承袭自马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