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野生》在制作中就曾引来周边居民的互动, 严帅帅 摄
公共艺术与社群关系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澎湃新闻记者走在5.5公里的滨江水岸之上,忽闻音乐悠扬,寻声而去。一栋名为“卫亭”的工业风建筑中,一位上海爷叔对着谱子有板有眼地吹着萨克斯,扫一扫建筑上的二维码,得知 “卫亭”过去的是航道物流的门卫室 ,如今改造为供游人歇脚之处。而在其不远处有一栋风格相似、大小相近的建筑名为“值亭”,则是由原环境物流值班室改造而成的一个公共空间,但不同的是,“值亭”中放置着公共艺术作品《山》。
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山水”的传统,而在黄浦江边呈现一件名为“山”的作品,应有艺术家致敬山水之意。
这件作品中,“山”是否被艺术家赋予新的含义?在“值亭”外有一块深色铭牌,上面写了四个名字——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这是四位西方古代哲学家,艺术家将他们四人经典雕塑的胡子部分放大并倒置在空间内。作品的缺失部分引发了公众对它究竟是何物的想象,而倒置的头像雕塑远看像中国的假山石,仿佛是将自然景观移至室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