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幅作品,以密集的陈列方式,共同将芳草地画廊·798塑造成一幅都市景象。而观众徜徉其中,于王小双的绘画世界中遭遇“妳”。在这里,艺术家、画中人、观众,都成为了那个熟悉而遥远的“妳”。
关于艺术家
王小双,1986年出生于中国重庆,2010年毕业于川音美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主要展览有:《王小双个展:众妙之妳》(芳草地画廊798,北京2019),《透明度》(宽云艺术馆,成都,2015),《蝴蝶镜子》(S.O艺术空间,上海,2014),《来自深处的谜》(十八度灰艺术馆,西安,2014),双个展《城市—两个年轻人的目光》(芳草地画廊798,北京,2017)等。
关于策展人
彭肜(哲学博士,批评家、策展人,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展研究。出版《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乡土的谱系:中国当代乡土美术思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此在的图像》(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重构景观:中国当代生态美术思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等当代艺术批评著作,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油画》等发表艺术评论数十篇。在欧洲各国策划欧中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多次,主要包括“知觉变体”(卡塞尔2017)、“重访乡土”(巴黎2016)、“超回路”(柏林2016)、“叠映2015:法中艺术巴黎交流展”(巴黎2015)、“叠映2017:德中艺术卡塞尔交流展”(卡塞尔2017)、“叠映2018:英中艺术伦敦交流展”(伦敦2018)、“叠映2019:意中艺术罗马交流展”(罗马2019)。此外,在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广东深圳美术馆、四川成都当代美术馆、四川大学美术馆、文轩美术馆、了了美术馆、重庆黎香湖美术馆等艺术空间策划“最后的记忆”(2009)、“茶关世相”(2011)、“图像的疏离”(2000)、“历史的话语”(2012)、“荒野笔记”(2013)、“内生镜像”(2018)、“风景的褶子”(2019)等当代艺术展览。2015年起,连续5年策划并组织“触摹经典-发现经典:欧中艺术交流与研修计划”系列交流活动多次。
关于学术主持
支宇,文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当代艺术批评与视觉文化研究。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刊物发表批评理论文章100余篇。著有《新批评:中国后现代性批评话语》(2008)、《术语解码:比较美学与艺术批评》(2009)、《高小华》(合著,2012)、《永恒的原乡: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研究》(合著,2016)、《艺术史叙事与艺术经典重构》(合著,2018)等学术著作。在巴黎、柏林、卡塞尔、罗马、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合作组织与策划“20世纪中国艺术的欧洲因素”(巴黎2016)、“影响研究:德国艺术与设计思潮在中国”(柏林2017)、“比较研究:欧中当代艺术的时间叙事与历史话语”(卡塞尔2018)、“跨文明对话:20世纪欧中艺术关系学术研讨会”(伦敦2018)、“跨学科研究:数字时代的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化”(罗马2019)等、“重访乡土”、“历史的话语:高小华当代油画展”、“茶关世相:陈安健茶馆系列油画展”等艺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多次,先后提出“批评的小写”、“反本质主义文艺学”、“中国新批评”、“表象现实主义”和“再传统”等诸多命题与概念,在批评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