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热情洋溢,积极捐款
《文本》是一份国际性公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根据呈报《文本》和曾来足考察过石刻的外国专家的介绍,确定其是否具备申报资格,如不俱备便通知停止申报,因此《文本》在申报中有举足轻重,决定命运的作用。首先设法找到敦煌、峨眉等地的《文本》学习研究。文本组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保证。,我把它具体化,要求大足《文本》是:突出大足石刻特色,合符国际要求规范,中、英、法语言准确,形象资料充分美观,排版印刷装祯精良,令人爱不失手的“学术型著作”。7月至12月文字五易其稿,经国家文物局专家三次审定,本已定稿,但199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供了新的《文本》格式,要求按:遗产辨认、列入理由、描述、管理、影响遗产的因素、监测、文献7个部份编撰。并須要增加石门、石篆内容,文本组日夜重新编写。我也数次亲自阅读修改文稿。3月15日和16日,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主持在重庆、大足两地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文本》进行充分论证,提出修改意见。4月上旬《文本》定稿,送北京翻译,5月中旬付印,6月5日印成。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幻灯片、电视专题片的摄制。《文本》为精装大16开本,共205页。附件为30张幻灯片、12分钟电视专题片和计算机软盘。按申报时间要求,准时於1998年6月5日将《文本》和附件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6月18日国家文物局转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推荐,李岚清副总理签字,于7月1日前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8月9日,申报办公室收到由国家文物局转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Bernd VonDroste,7月8日写给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信。信中说:“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报名表及文本已收到,现在我高兴地通知你们,大足石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已经注册,编号为912号。世界遗产委员会顾问团将对申报提名进行评估,并向于1999年6月至7月间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提出推荐。如果评估过程还要补充文件、材料,我们将及时通知你们。借此机会真诚地感谢你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如此关心,感谢你们国家积极地参加世界遗产公约。”《文本》破关而入,首战告捷,文本组为申报立了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