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指挥部环境整治召开紧急会议解决拆迁户临时住房问题
在规划设计前期,参与者缺乏申报实践,都追求心目中的“高规格精品”。使设计、施工加倍费时、费力、费钱,北山新造“洋草坪”效果也不佳。后经中国教科文组织有申报经验的专家指出,申报要的是:保持当地自然风貌,与古庙、石窟原环境接近的“山林”,而不是贵族、富商的“园林”。这一字之差,大大减少了人工造景和名贵花木,为申报节约资金200-300万元,同时还加快了进度。拆迁范围以有利文物保护为目标,以文物区汇水面为主要依据,兼顾排除污染源,方便群众生活,景观良好而定。整治中与“五山”有关单位和住户,签订协议书127份。拆迁宝顶小学、镇政府、酱园厂等18个单位,居民125户,拆迁总面积31921平方米,新征、收回土地332.8亩,圣迹池清淤12850立方米,新建排水沟3465米,清除废弃物28000立方米,开挖土石8343立方米,修建道路2449米,堡坎3769立方米,石栏杆515米,石梯2840米;栽植树木44230株,草坪48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04600平方米。完善了“五山”的交通、水、电、通讯、服务、科研、管理等设施的建设。历时两年多,使文物区环境质量、各种功能得到了空前完善。为迎接现场考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