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纪中叶,以波德莱尔为首的批评家,更是敏锐地看到了现代性的萌芽。等到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后,印象派的兴起再次冲击了学院派。从此之后,作为一种曾经的主流艺术和审美风向标,学院派再也不能起到主宰性的作用了,仅仅在学院体系内的教学中还保留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空间。1880年12月27日,当时的法国国民公共教育部和美术部部长儒勒·费里通过了一个法令,法兰西美术学院从此不再拥有唯一可以举办沙龙展的机构资质,沙龙展遂被改名成“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并由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办了。随着艺术自由发展进程的展开,其他沙龙展随后也纷纷问世,如独立沙龙(1884年)、秋季沙龙(1903年)和冬季沙龙(1904年)等等。
在20世纪,无论是在创作、展览和评奖,还是教学实施方面,法兰西美术学院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显得举足轻重了。那份昔日的荣光和辉煌被定格在历史的坐标上,成为一种可以回望、借鉴和反思的对象。不过,与此同时,它又何尝不是后来艺术发展的一种独特基础。因为,马奈、莫奈、雷诺阿、凡·高、修拉、马蒂斯、劳特累克、德加、巴齐耶、西斯莱、卡萨特、卡耶博特等人都曾经在学院派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学习过。
没有学院派美术的存在,印象派乃至现代主义也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