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5日电(记者 宋宇晟)今年4月以来,内蒙古赤峰市的一座千年辽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当时媒体对这座辽塔的报道这样写道:“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
资料图:辽代白塔。内蒙古文物局供图
一时间,#千年辽塔快塌了#登上热搜榜。
但与“快塌了”现状相对应的是,从2016年加固工程立项获得国家批复,这座白塔在纸上“修”了多年,实际维修一拖再拖,迟迟未动。
武安州辽代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属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遗址。此前报道称,该辽代白塔约有1000年历史,2013年,该塔及所在地武安州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经媒体报道后,4月2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发布辽代白塔修缮滞后事宜情况通报。
通报称,4月12日至14日专门委派工作组到敖汉旗,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同商讨针对性修缮措施,已明确搭设脚手架,对面砖脱离等病害进行排查,采取临时稳固等措施保护白塔,并已明确下个月完成修缮方案,立即启动白塔修缮工程。
此后,当地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在到赤峰调研期间,要求各地要对历史文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大数据平台,做好项目整体规划和储备,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修缮、考古发掘研究等工作;要深化文物价值研究,利用多种手段解读文化内涵,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要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
白玉刚要求,要以科学专业安全的理念,迅速组织对武安州白塔进行抢救性保护。要组建武安州白塔抢救保护工作小组,统筹领导抢救保护工作。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科学制定、专业推进抢救方案,在国家、自治区文物部门及有关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抢救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武安州白塔修复保护万无一失。
他同时强调,要厘清问题由来,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全面整改;要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逐一形成整改方案;要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体制机制,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地学法学规学政策,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