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巴克里希纳·多西9月美国首展(组图)

巴克里希纳·多西9月美国首展(组图)

2020-07-07 14:3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印度学中心

开始自己的建筑实践后,多西一方面渴望摆脱柯布西耶的痕迹,另一方面也从他身上吸取了不少影响。建于1961年的印度学中心既是一艘安放着珍贵手稿的“诺亚方舟”,也是一座现代主义的混凝土大厦。环绕于建筑外的长廊呼吸着新鲜空气,即使是地下室也允许自然光的进入,这是对于柯布西耶的继承。在印度,许多现代场所是粗糙的,没有绿化,表面铺着裸露的沥青和混凝土。与之相比,多西曾称赞柯布西耶能够“创造柔和的光线,让人们的脸上焕发光彩。”但是,多西认为自己的建筑看上去像是异类,难以在本土生根。于是,他开始更多地使用在当地所能找到的砖块,并且缩小建筑尺度,相比于柯布西耶,多西的大多数建筑尺度更加近人。他希望自己的建筑结构能够使交流发生,能够容纳“整个生命之网”。事实上,多西很早就将“可持续”概念运用于及建筑,但对他来说,可持续并非对于环境的未雨绸缪,而首先是关乎本土。“如果你要做可持续建筑的话,你需要用到任何手头能够使用的东西,包括废品。”多西在一部纪录片中说道。他希望建筑首先能够属于它所在的场地,忠于它的气候和植被,忠于人们的生活节奏。

“民主”的建筑

多西期望自己的项目能够获得独立的生命,甚至有时候建筑的发展走向会超过他的预期。1989年,他受到印多尔一位官员的邀请,为这座城市建造地标性建筑。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为8000个低收入家庭构建一座小镇。在这片名为阿冉亚的住宅区,多西鼓励提供了一些理想的住宅范本,与此同时鼓励每个家庭自己去规划和建造他们的家,甚至一些土地后来被人“倒买倒卖”,多西也并不在意。“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就像是我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工具,他们自己会找到使用方式。”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