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连环画《杨靖宇》
正是因为对抗联题材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了解,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由他为历史史诗性连环画《杨靖宇》绘画并撰写脚本,赵华胜说:“自己撰写脚本,画起来更加贴近理想,表达心意。” 博大、浑厚、深沉、坚实,是赵华胜抗战绘画的总体风格。
赵华胜告诉记者,他的20余件大型抗联主题作品中,主人公画的都是他的亲人。比如《国难》三联画中的盲人老奶奶,就是以他的姥姥为原型创作的,老人凌乱苍白的头发、雕塑一般悲苦却充满抗争的脸,是深深烙在画家心里的痛。他说,这些亲人一直活在他的心里,他们朴实而坚韧,历尽苦难却不悲观,正是黑土地上劳苦大众的精髓所在。他喜欢恩格斯的一句话:“创作,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创作就是为了‘这一个’。”他说,“这一个”就是独立的生命,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拿出像样的“这一个”,作品才能感动人。
《杨靖宇》人物形象创作至关重要。在重走抗联路时,赵华胜在通化杨靖宇纪念馆看到了杨靖宇的遗首,微闭眼睛,嘴微张,没有愁容,似乎在向我们说话。赵华胜非常激动,迅速在宣纸上写生。之后,又从博物馆资料室中找到了两块杨靖宇的石膏贴面像,并快速用水墨在宣纸上速写下来,成为塑造杨靖宇大型历史画《中华儿女——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联第一军将士》的主要形象依据,此件作品于1981年由中国美术馆展出后收藏。后来画连环画杨靖宇时也以此为原创依据。
用史诗性表现卓绝的斗争精神
赵华胜认为:“抗联是以高度的自觉、牺牲和奉献精神作出重大贡献。因此,绘画创作必须将东北抗联的14年抗争从历史史实的角度,用历史史诗性来表现,才能回到历史真实的本来面貌。尊重这段历史具有的历史真实性、国际性、时代性和大国的胸怀与伟大的民族气节就是史诗性。用历史的史诗性来表现一个东方大国在国际民族战争中的表现,才能真正呈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