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欣赏展品。
展柜里还摆放了6位美国穆斯林当代艺术家的系列作品。为了介绍生活在纽约的美国穆斯林使用的多种语言,我们专门开发了一款平板电脑APP教孩子们学习新语言的拼写和对话。这款APP可以教授使用者用21种语言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
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多元化的穆斯林群体,因此突出介绍当地的穆斯林家庭显然很重要。我们希望利用展览再次强调:我们的穆斯林邻居是我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是美国人的一分子。我们不应该称其为“他们”而是“我们”。
五、如何应对争议:员工培训
2015年底展览开幕前,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激进和负面情绪让我们犹豫了:我们是否应该冒险开展?展览会不会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家属带来危险?尽管我们有多年组织穆斯林文化专题讨论小组和相关活动的经验,但筹备这个展览所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却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防止有人蓄意捣乱,博物馆雇佣了博根公关公司为展览运行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确定了展览的信息策略,那就是:世界各地文化的介绍不是重点;对纽约本地及美国的关注才是展览的核心。我们意识到,当展览受到挑战时,能为我们提供最强有力支持的是当地民众。于是,我们联络了纽约市内不同教派的首领,确保在需要时他们能对我们进行声援。博物馆的领导层还接受了模拟采访培训,训练他们如何面对摄像机回答媒体提问时做到准确传达展览信息,而不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让我们在对外宣传时保持口径一致。
为了打消员工的顾虑,让展览运行顺利,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培训和非正式短期辅导。我们还举办了有关伊斯兰教的小范围讲座和讨论来帮助员工了解这一宗教信仰,消除对它的陌生感并纠正一些错误概念;我们还谈到了这个展览不是关于宗教,而是关于各种各样认为自己是穆斯林的人。经过这些培训和讨论,员工们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之间的一些基本不同点开始有了认识,也知道了每个穆斯林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信仰(一个员工曾惊呼道“就跟基督徒一 样!”)。员工们觉得自己和穆斯林邻居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可以轻松自如地向观众讲解展览内容。每个员工都开始 使用“邻居”“朋友”这样的字眼提醒自己:这次展览不单是穆斯林文化的展示,更是讲述我们身边朋友的故事。
员工们将这次展览看作是博物馆对包括穆斯林民众在内的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的颂扬。面对压力,员工们团结一心,捍卫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未参与策展的同事们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开展前打扫展厅、安装布展、宣传和维护展品。为了展览的成功举办,所有员工一起努力工作的时刻是完美体现博物馆大家庭多样性的重要时刻。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不仅向观众,也向全体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论外界环境如何、不论存在何种争议,我们的博物馆始终致力于颂扬各个层面的社 会文化的多样性。
展览如期顺利地开幕了。开幕后,我们收到了三位博物馆会员的抗议信。因此,常务馆长安迪·艾克曼以私人方式邀请他们三位前来参观展览。遗憾的是,其中的一人退会了。但让人欣慰的是,自开展以来,我们收到的负面反馈很少,而且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和会员申请人数还有所上升。我们更是在展厅中看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真正践行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六、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由于相当受欢迎,原定只有一年的展期延长为两年。喜爱这个展览的观众中不仅有常来我们博物馆参观的家长和孩子 们,也有一些新增加的观众群体,其中包括联合国代表及家 属、大中学生和跨宗教团体的成员等。展览的庭院空间中搭建了舞台,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穆斯林文化。我们将很快到美国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去巡展。
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应该可以有机会经历和探寻当今世界的复杂性。馆内研究报告显示,这次展览的贡献在于:让社会公平正义在儿童和家长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在一项调查问卷中询问来参观的家庭“这个展览是否能培养他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在设置的五个回答选项等级中,回答“非常能”和“特别能”的人数很多。
孩子在展厅的“集市”区玩装扮游戏时,自然而然地把穆斯林文化的不同元素结合到了一起。比如,他们会披着出自纽约哈莱姆区塞内加尔裔裁缝之手的塞内加尔风格的外套,坐在摩洛哥手织小地毯上佯装出席塔吉克斯坦的餐会,托着土耳其风格的盘子假装品尝用埃及的香料烹制的桑给巴尔产的鱼;而家长则会挤坐在一旁的儿童座椅上帮孩子们包装他们“挑选”的塞内加尔布料,还会假装呷一口热茶并品尝鲜美的鱼肉。展厅每天都会为孩子们提供这种开放式、自助型的装扮游戏机会。这种游戏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把穆斯林多彩的文化和积极有趣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而且也许还会矫正他们头脑中原有的那些消极的东西。
就像非营利组织卡布姆的社区项目负责人丹妮拉·马歇尔在她的阿尔塔鲁姆研究所博客中写道的那样:“儿童玩耍嬉戏的权利是一个关乎社会正义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十分美好的是, 小孩子们游戏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其他玩伴的种族、信仰或者他们能力的大小。他们就是在一起玩儿。他们不在乎你家住在哪里,只会用谁跳得最高或者谁攒的虫子最多来定输赢。孩子们是从成年人那里学会评判别人的。”
孩子们整天耳濡目染接触到的信息有好有坏。他们能感受到那些尖酸刻薄的评论、刺耳的语言、严厉的表情、萎靡的肢体语言以及更多类似的东西,也会受到社会不公的影响。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头脑中处理他们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其速度比家长想象的要快 得多。有些家长甚至都不清楚他们的孩子每天都经历了什么情况,更别说帮他们识别过滤负面信息了。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孩童在3岁时,其大脑的85%已经发育成熟了,5岁的时候对事物的偏见已经形成。由于年幼的孩子还没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和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比如,“社会正义”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跟他们清晰准确地解释一些事情时会比较困难。
文化类展览在培养孩子社会正义意识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鉴别和处理亲身所遇的社会不公的良机。在展览设计上,孩子们可以在装扮游戏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接触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文化类展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在积极向上、不带任何主观偏见的环境中接受正面教育,及时矫正在今后的社交中可能会产生的消极态度和不良的行为方式。文化类展览也给家长一个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重新了解自身知识储备,审视头脑中固有偏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