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于山东、豫南、陕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运城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山西运城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三个部分,汇集了山东、陕西、江苏、山西等汉画主要分布区的珍贵拓片以及山西的部分画像石、相关汉代文物。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展出汉画像石拓片
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有墓、祠、阙、棺椁画像石,雕刻形式常见减地平雕加阴线刻、浅浮雕、阴线刻,偶见凹面刻、高浮雕和透雕。汉画像石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出反映了阴阳五行思想、神仙信仰以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翦伯赞说:“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画像石风格质朴浑厚、简率大气,正如鲁迅所言:“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