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拥有5000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大国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丰富馆藏中不乏寿山石雕精品,但是举办寿山石雕个展,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3月2日,“志归完璞——陈礼忠寿山石雕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先生,刻石28载,以寿山石雕见长,山水、花卉、禽鸟、人物无不精通,鹰、天鹅和荷花尤为精妙。参与主办此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为这位既有传统技艺又有现代艺术理念的艺术家举办本次展览,希望观者通过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寿山石雕艺术作品,了解陈礼忠“志归完璞”的艺术理想及其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的国家博物馆新馆里,陈礼忠的百余件寿山石雕作品琳琅满目。其中,曾作为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迄今世界上最大最贵的寿山石雕《春声赋》,《雄视》、《高岩独立》等雄鹰系列作品,《留得枯荷听雨声》、《暗香》等荷花系列作品,格外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
“从陈礼忠的作品里,看到了一条从灵性到诗意的审美弧线,看到了一位寿山石雕刻艺术家追求作品高附加值的执着冷静,看到了作者在他所塑造的审美世界里像国画一样的浓郁韵味。”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如是评价。
他表示,视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为彰显个人生命价值的终极体现,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文化品质。创立一种文化体制和机制,让与陈礼忠一样具有艺术悟性的众多中国寿山石雕中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从而形成古典美与现代美“和而不同”的两大艺术创作流派,是发展、壮大、繁荣21世纪中国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趋势。
除去田黄一类名贵作品和可遇不可求的《春声赋》,陈礼忠以普通寿山石雕刻出具有高附加值的艺术品,备受称道。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志归完璞——陈礼忠寿山石雕艺术》一书前言中写道,陈礼忠摒弃唯石材论,长于发现不为人所重视的石种的独特之美,将自己的人文修养通过刻刀融入其中,赋予石头新的生命,尤其是荷花系列寄托了他“志归完璞”的艺术理想与“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的出世情怀。
当天,陈礼忠将参展的10件寿山石雕精品力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士称,这丰富了国家博物馆当代工艺美术作品的收藏,也为其他优秀艺术家做出表率。此次展览和捐赠对继承、弘扬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研究、发展中国寿山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产自福州的寿山石为材料的寿山石雕,迄今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中以田黄身价最高,俗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2006年,寿山石雕刻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寿山石材越来越稀罕,寿山石雕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热捧,身价倍增,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