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董梦阳:将市场细分并不是明智之举

董梦阳:将市场细分并不是明智之举

2012-03-21 09:21 文章来源:画廊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记者:艺术北京今年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这次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将首次同台亮相农展馆,为什么会将两个展览会合并?

董梦阳(以下简称“董”):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希冀是将博览会细分化,觉得越细分越好。但在实践之中,发现在中国艺术市场和艺术水平普遍缺失的条件下,过早将市场细分化并不是明智之举,也不符合国情,应该因地制宜去考量现实的差异。

记者:听说在9月份艺术北京会开辟设计博览会,为什么要把设计单列出来?难道设计不是艺术吗?

董:设计之于艺术,更加包罗万象,也更加贴近生活。有艺术设计,有工业设计,还有产品设计,还有很多门类的设计等等。如果将之单纯放入艺术门类里,首先会受空间限制,其次会将很多好的设计排除在外,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记者:随着艺术北京反响和声势越来越大,对画廊参展商限制的门槛是不是也越来越高?

董:任何博览会如果没有门槛就意味着失去意义。目前艺术北京的确是水涨船高,想加入进来的画廊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艺术北京的质量和品牌,我们加设的门槛自然会越来越高,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艺术北京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我们不能为了追逐利润而对参加博览会的画廊不负责任,这也不是我做艺术北京的初衷。

记者:现在的博览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艺术博览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董:这不是坏事,也许会对艺术北京存在竞争,但只有在良性的竞争环境里大家才能共同进步,艺术也才能真正进步。艺术不是一个表面现象,大家做博览会的理念和目的不尽相同,各取所需,各司其职,完全不是问题。有时我也会很善意地推荐一些画廊去参加它合适的博览会,其实艺术圈很小,大家都应该互相扶持。

记者:今年的艺术北京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服务提供给参展商和观众?

董:在硬件方面,我们力求向国际化靠拢,前提是需要了解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中国目前最缺的是什么?真的是所谓的硬件吗?不,只要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就像我在和北京电视台合办的栏目《画里画外》中说的那样,提倡反三俗的前提是告诉大家“雅”是什么东西。大众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艺术,那我们就告诉和呈现给他们好的艺术。高层次的素质和习惯从来都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

记者:往年的艺术北京最受关注的是VIP之夜,今年会有怎样的安排?会带来哪些新的藏家?

董:我们会因地制宜进行安排,也许在几天之内做不了非常细致的分类,这次主要是和机构合作比较多。毕竟博览会和拍卖不一样,去参加拍卖的大都是真正的藏家,有目的而来;而我除了邀请真正的藏家之外,还会挖掘未来的藏家和买家来到艺术北京现场。艺术其实是个非常感性、带有强烈情感的东西,很微妙,甚至不能够言说。只有在与艺术作品近距离的交流之下,才能碰撞出激情和火花。拍卖场上没有这种曼妙的感觉,只有你争我夺,倒像个证券市场或股票大厅。所以说画廊在未来应该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不是现在的状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