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图)略论于茂阳的书法与书法教育思想

(图)略论于茂阳的书法与书法教育思想

2012-03-22 10:11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于茂阳书法作品选 

于茂阳书法作品选

司空图云:“素以默处,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古人向以虚静冲淡为从艺作文的至高境界,而此境界在当代中国书坛却正在逐渐淡出,淡然之美成为当代书家审美理想的空中楼阁。在这样的氛围中,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于茂阳先生却不随世俗钟情冲淡,在气质和风度上竟不让于古圣贤,其为人潇洒简约,淡泊宁静,在山东乃至全国书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唐宋以来,书法就在法与意的矛盾与调和中曲折向前发展。在当代,书法对于意的追求已到极致,但顾此失彼,法度在当代书坛越来越不被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书坛的混乱与不安。于茂阳先生在这样的氛围里努力按照自己的审美直觉追求法与意的融合,既要抒发感情,表现意象,追求艺术美感,同时,他又不放弃对于书法本体的探讨,按照书法本体对主体的客观要求去研究问题,努力做到尽合法度。于先生善写行草,而他的行草又是夹带了章草笔法和今草笔意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在当代书坛可谓独树一帜。当代人写草书极少把章草和今草掺合在一起,而是努力追求纯粹的审美直觉,然而,在这种纯粹光环掩盖下的书法本体却是经过了修饰和改造的,因而有一种不自然和刻意而为的造作在里面。在这样的时代困惑中,于先生把思考的注意力投向了智永和尚,智永的草书介于今草和章草之间,因而是历代草书大家中将法与意完美融合的典范,而茂阳先生又在草书中加进了他特有的“于氏情调”——行书的参与,就这样,他把行书、今草和章草自然而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书法表现面目温文尔雅而又古气纵横,是把崇高、壮美和优美紧密融合独出机杼独抒性灵的综合表现形式。在这样的追求中,于先生除了把性情和意趣彻底表现在创作中外,他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于草法的研究,他把《章草大典》进行反复推敲研究,在创作中遇到不满意的就打上一个大大的叉号,然后再猛练一通,直到满意为止。对于一个成名的书法家来说,还能有这样的执着精神和责任意识实属不易,但也恰恰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于先生的书法创作才能在他人到中年的时候还勇猛精进,一日千里,此正所谓“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 

 

而这样的书法表现形式也正体现了于茂阳先生在书法创作、研究和教育领域的综合表现思想:活。朱子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的灵活性带来的是他艺术和教育理念的全面飞动。在创作上,于先生非常重视临摹,而且主张临摹的方法一定要准确,要“采百家粉,酿自家蜜”,同时,他对于入帖后的出帖问题也看得非常重要,他说,“通过临摹,在掌握了书法技法的基础上,最终要在书法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真性情。”对于书法理论研究,他的主要关注点在书法与生活的融合问题上,他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之后,最终找到了出人意料的学科结合点——书法装饰,在山东工艺美院这块充满装饰工艺气味的土地上,他开始构建自己的终极书法理想。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不断思考和调整,对于“书法与装饰”和“书法装饰艺术”的问题反复琢磨,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书法寻找适意的生存空间,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想和要求。在书法教育的问题上,于先生“活”的思想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1994年,在大家都不敢也不愿去摸老虎屁股的时候,于茂阳在聊城师范学院牵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书法教育专业,继而拉开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序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创办书法装饰专业的时候,他考虑的最多的也是专业的非重复性和学科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在高等书法教育的办学过程中,他总结出的“三古”教育、“因人施教,顺水推舟”和搞好学生的“自留地”等教育理念也都非常具有思想性,充分表现出一个资深书法教育专家对于高等书法教育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于先生“活”的艺术思想是其数十年书法追梦道路上聚焦和发散思维充分融合后的所有心得,姜白石云,“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这样的理念与其精神境界融通化合后,使于先生的书法生活在某一瞬间达到与古人契合的状态。“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于茂阳先生的这种境界和状态又是和他的读书与做学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生好读书,读书的范围又很广,所读之书的精髓都被他移花接木融会贯通,最终凝聚成他自己的文化精神,而这样的大文化精神在被放诸到书法的长河中时,他的书法便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能表现出高远而古拙的精神面貌。 

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于茂阳先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宇融和,精神洒脱,他为人随和、没架子,不像是个当官的人。和他交流中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喝点小酒、聊聊天、大家在一起玩”,他把一切都看得平淡无奇,然而其为人的细致有时又让人感动,深深地表现出一个儒雅长者对于后学的关爱之情。茂阳先生好饮酒,是名符其实的“酒仙”,他的这种豪情和俊朗之气又深情地浸渍着他的书法创作,所以,他的书作才显得胸次廓彻、灵动非凡,一身的酒意夹带着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特殊理解如风行雨霰般表现在洁白的宣纸上,而水墨就是他的心性在现实空间的自然流露,充分表现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又紧紧地依傍着他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态度:澄明、淡然和自在。庄子有云;“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于先生于此言可谓当之无愧。 

刘熙载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基于此,理解于茂阳和他的书法,就不能仅仅站在书法的圈子里审视他,于茂阳先生把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生活的全部体悟都用到书法上,再加上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其生生不息联系在一起的的陈思王文学精神和古老而神秘的东阿故土的深刻理解和特殊钟情,他的书法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特殊格调,这种格调的高雅和浪漫让我们对书法的明天充满了信心,书法原来可以在淡然和美妙之间荡思神游,于先生的书法创作和研究过程为此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其实又何尝不是于茂阳先生的人生境界?他为人静穆自然,随遇而安,是拉奥孔所说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他在长时间的沉默和淡然之后,向着其所面对的现实世界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