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郑家村世代为郑和守墓 曾因小金人传说险被挖坟

郑家村世代为郑和守墓 曾因小金人传说险被挖坟

2012-04-06 08:19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每年的清明节,对于牛首山脚下的郑家村村民来说,都是一场难得的盛会。在村民郑良财的记忆里,去年清明一大早,他从另一户人家取来了厚重的郑氏宗谱,4米长3米宽的布制宗谱足足挂了他家的一面墙。这一天,郑家村全部30多户的郑姓代表齐聚在郑良财家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他们所祭的祖先,有个显赫的名字:郑和。

古村一日

4月2日,清明的前两天,通往牛首山的路上拥堵不堪,到处都是前来扫墓的车和人。绕了个车少的大远路,我们到了谷里街道周村社区的世凹村。

左边簇新右边破败

世凹,原名大师凹,是岳飞率部抗金之地,由于三面环山,属山凹地形,此处就被称为“大师凹”,即岳家大军、主力之师驻扎之地。后人因“师”字笼罩着战乱之气,便将其改为“世”,寓太平盛世之意。如今的世凹村正在打造世凹桃源旅游特色村。

经过一条还在修建的柏油马路,就到了我们要找的郑家村。村口是个被废弃的抽水房,再进去,几处坍塌的房子,与修葺一新的世凹桃源相比,破败的郑家村显得很不搭调,来世凹桃源体验农家乐的城里人很少会想到,这里的村民竟是郑和的“坟亲家”。

84岁的郑善清老人坐在村口自己的房前,收拾着捞螃蟹的网兜,老人须发皆白,牙齿几乎脱尽,但头脑很清楚,郑家村的一切没人比他知道得更多了。

意外发现的古墓碑

我与老人正聊着郑家村的历史,摄影记者满脸兴奋地拉我去看村口池塘的洗衣石。石上有字,依稀可见“礼部侍郎元配二品夫人吴太君”的字样,用水冲洗后,认出了“兴化县儒家教谕”这几个字,应是明清时期的一块墓碑。二品夫人的墓碑,为何变成了洗衣石,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

郑善清回忆说,大概在1958年,对面村子的人把郑家村的一块古碑带走了。郑善清一怒之下就把那个村的这块墓碑抬了过来。抬回来一时也用不着,后来村里修石桥,就把墓碑铺在桥面。再后来桥改用水泥了,这墓碑又没啥用处了,村口池塘淘米洗衣缺块垫脚石,这墓碑才派上用场,直到如今。

缘悭一面的郑氏宗谱

抬过来的墓碑是郑家村难得的古物,算是意外发现,我们此行主要是为了寻访郑氏宗谱。老人说,宗谱今年轮到郑善勇家,由于小小的村落很难容纳众多村民,已有不少人家迁到邻近的村子,郑善勇就住在周村。我们走到周村再问,说巧也巧,郑善勇家里没人,人都在我们中午吃饭的“郑氏菜馆”。我们只好再次折回世凹桃源。

同为善字辈,郑善勇年龄只有郑善清的一半。说到宗谱,郑善勇也很激动,“30多年才轮到我们家来,下一次就要到我70多岁了。”我们提出能不能看看宗谱,郑善勇却说宗谱还不在他这,要到清明节当天才能从上一家拿来。这上一家叫郑良财,还好,也在周村。

 

再发现

郑家村祭祖

电话里,郑良财回忆了去年清明的祭祖活动。正屋墙上悬挂一张面积约12平方米的布制宗谱名单,从房顶直拖地面。名单上方是郑和牌位赫然在首,以下排列着身穿明代服装的人物画像,这应是随郑和下西洋的几位亲随官兵,再下便是历年各家的人员名单排列。祭祀完了,挂三天后收起来,放置家中保存一年。

关于宗谱,也还有一段历史。村中原有一幅写满姓名的布制宗谱,写在布上是为了方便卷起收藏,防止虫蛀。文革中因怕当四旧毁损,便偷藏到牛首山顶的山洞内,不幸最终有人揭发告密,查到烧毁,如今这副宗谱是文革后根据回忆补制而成。

郑和墓

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逝于古印度古里,其衣冠经辗转回国被明成祖朱棣赐葬于牛首山宏觉寺西南方位。因郑和之父名马哈麻,人称马哈只,当地人以为郑和原姓马,故称为“马回回墓”。墓冢所在之山,亦称为“回回山”。

然而,直到1964年,经《江宁文物简志》披露,郑和墓才得以确定。

汤显祖曾流连于此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春游牛首,即兴赋诗《登献花岩芙蓉阁》。据说,汤显祖流连于牛首美景,在世凹一带置办家产,曾短暂留居,所建房屋带有明显的徽派风格。其家仆赐姓汤,后留守世凹,世代居住,汤姓也成为世凹村大姓。

岳飞抗金故垒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抗金英雄岳飞奉令收复建康,在牛首山大战金兵,迫使金兵退至长江以北,使沦陷半年之久的建康城得以收复。为防御金兵,岳飞组织将士构筑长约5000米,蜿蜒起伏的抗金石垒。现牛首山唐塔下还遗存有大片的岳飞抗金故垒。

前世今生

郑家村其实在郑和之前就有了,然而没有郑和,也绝没有郑家村的今天。当年,郑和赐葬牛首山后,郑和的一些随从,也即是如今郑家村的先祖,作为郑和义子自愿改姓守坟。虽与郑和没有血缘关系,但自此也成了“坟亲家”,世世代代为郑和守坟。村里老人去世时都会给家中后人留下遗言:“逢年过节记得给马三宝上坟”,这个遗言已经传递了将近600年。

1951年,牛首山一带流传马三宝墓里埋着小金人,这个说法差点给郑和墓带来灭顶之灾。附近的村民扛着锄头准备上山扒坟挖小金人,听到这个消息,郑善清的父亲赶紧冲上山用身体护住墓地,向村民解释这是自家的祖坟,没有什么小金人,他当时声嘶力竭地喊道:“偷坟掘墓有罪,扒不得啊。”就这样,才保住了郑和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