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化中心感受TA的一天
“欢迎大家到天津美术馆参观,我是志愿者,您现在看到的是何多苓的作品《张帆》……”稚嫩的声音、未脱稚气的脸庞、身着白T恤的小志愿者成了天津美术馆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只是讲解一个或部分展厅,可他们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站姿端正、字正腔圆。昨日,记者跟随他们体验了一整天的讲解活动,既感受到他们的青春活力,也体验到他们的辛苦,不过用志愿者的话来说:“有时,满足只是一瞬间。”
讲解是一种分享的过程
“既能锻炼口才,又能欣赏艺术。”能当上天津美术馆的志愿者,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大学的秦勤特别高兴,“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展现美术文化的底蕴,让更多人走进天津美术馆。”从小喜欢美术的秦勤上午9点就从北辰区赶到美术馆,她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有时间又有文化积淀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
别看秦勤只是大二的学生,从青年宫、达沃斯美术馆,再到即将举行的大运会,秦勤已是志愿者里的“元老”了。虽然不是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不过谈起讲解技巧,秦勤认为讲解是一种分享的过程,“来参观的游客很多都是美术方面的行家,我们不是非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参观者,更多的是把自己对展品的看法与参观者交流。美术馆和其他场馆最大的不同就是,欣赏展品是件见仁见智的事,比如二层展厅有一幅作品叫做《零》,画面上只有两只抽象的圆圈,我把它理解为周而复始的轮回,而有的游客把它看成命运的和谐、生活的叠加,谈不上谁对谁错,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因人而异的讲解工作对秦勤来说是件乐趣无穷的事,比如对于美术馆最活跃的受众——青少年学生,她就在讲解中引入时下流行的热门词汇,增强并引导他们对展览及背后文化的兴趣;而对于老年观众,她的讲解深沉厚重,注意准确运用各种美学名词,对重点展品增加讲解时间,满足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志愿者的价值不是拿钱衡量的
任何讲解技巧都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在天津美术馆的各种专业培训中,秦勤虚心学习。“你要给参观者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美术史是个融会贯通的历史,虽然我只是二层‘共和国之路’展厅的志愿者,可是为了讲解好这些展品的历史脉络,我还需要查看大量明清甚至唐宋的美术史资料,这样才能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美术界的发展和创新在哪里。”
虽说看起来志愿者的工作无非就是给参观者讲解作品,不过这里面的学问也很大,“我们在讲解时不可以用手指指着展品,必须五指并拢,手臂弯曲到90度。而且我们是不能和观众同一个方向走的,那样会把背影留给参观者,对参观者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倒着走,永远把笑脸留给参观者。”每天清晨6点钟出发,换两趟公交车从北辰校区赶到美术馆,在很多人眼里,秦勤的志愿者生涯算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不过用秦勤自己的话说:“有时,满足只是一瞬间的事。虽然在这里没什么收入,但是看到参观者对我们的讲解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时候只要一个手势,比如竖一个大拇指,我们都会很开心,那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这就是志愿者的价值。”
建立公共主页实时发布爱心提示
美术馆的志愿者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建立了QQ群、志愿者公共主页,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日常交流、协调,形成内部宽松、自我管理的工作氛围。秦勤解释道:“大家都来自不同高校,上课时间也不一样,为了保证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志愿者能到美术馆来服务,我们一般都会在QQ群里联络,保证同学们既不耽误学校的功课,也不影响美术馆的正常接待。而且我们平时也会经常在QQ群里交流讲解心得。”此外,为了给参观者更直观的感受,志愿者还建立了天津美术馆的公共主页,在上面介绍美术馆的背景资料、上传美术馆最新展览的相关图片,并实时发布一些必备的爱心提示,“我们有专人对公共主页进行维护和推广,以后我们还会设立官方微博,将美术馆的影响扩大到整个互联网!”身为90后的她还不忘套用时下最火的“甄嬛体”推荐公共主页:“天津美术馆公共主页成立啦!欢迎各路文艺青年加关注!顺便帮主页君刷几个来访,倒也不负恩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