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清代状元卷“现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代状元卷“现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2-06-01 08:27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状元们赖以进身的殿试卷子俗称“状元卷”,历来受到重视。记者今日获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份状元卷子。

据介绍,这位状元是陆肯堂。陆肯堂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苏州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状元,时年只有三十六岁。中状元后,陆肯堂授翰林院修撰,后来多数时间都留京为官。陆肯堂工诗文,滂沛闳阔。朝廷重要著作,多出其手。朱彝尊、王鸿绪、徐乾学都很推重他。陆肯堂的殿试卷子当时曾得康熙皇帝赞誉:“首场格局醇正,二场工稳,三场议论好。”图书馆所藏陆肯堂殿试卷子为卷轴装。前有署名并开具三代宗亲于后,有朱笔标记“第一甲第一名”。卷面字体隽秀,论述条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通过国家考试选官用人的一种基本制度。科举制度突破“世卿世禄”和九品中正等人才制度的弊端,相对平等、公平,堪称最具开创性的选官制度。士子们寒窗苦读,先经县试、府试、院试,取得乡试资格,再通过会试,才能参加皇宫殿试。

八股文又称“制艺”“时文”,根据“四书五经”命题,限制以一定的格式、体裁、语言、字数作文。乡试、会试、殿试都考三场,历时九天。如顺治二年(1645年)规定三场考试的内容为:“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乡、会试同。”康熙二年(1663年)曾废八股文,考两场,以策、论、表、判等政策性论文和官场应用文取士。五年后,仍复旧制。殿试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中国科举史上金榜题名的状元,有名可考者有六百余人,堪称天之骄子。

清殿试卷子统一存放于内阁。宣统元年重修内阁大库,移旧存书籍于学部图书馆,于是所储历科策卷多流传世间。凭借这一机会,陆肯堂的殿试卷子为陆氏后人所得,重新装裱,请徐世昌等名人题跋具名,朱墨灿烂,成为一份重要的文献,流传至今。

据了解,宣统元年,和陆肯堂状元卷同时为陆氏后人珍藏的还有陆赐书殿试墨卷。陆赐书是陆肯堂次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二甲二十二名进士,官至川东道布政使。陆赐书殿试卷子上有朱笔标记“第二甲第二十二名”。卷末见印卷官职位、姓名,华大师大图书馆收藏的陆氏父子二人的殿试卷子堪称“双璧”。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收藏陆肯堂、陆赐书父子殿试卷的陆氏后人也是一位状元,即陆润庠。陆润庠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三年(1874)中状元。陆润庠字学欧虞,方正朗润。陆润庠官职显赫,历任礼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由体仁阁转东阁大学士。这也是他能请到徐世昌、陈宝琛等一时名流题跋吟咏于先祖状元卷后的原因所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