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什么?”“乌尔朵。”“那个呢?”“江孜卡垫。”今年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位于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里人头攒动,为期7天的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当日正式开展。
据介绍,此次大展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承办,近300名各级各类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参展,非遗保护项目共42个,其中展示类非遗保护项目29个,传统歌舞展演类项目13个,分别在手工技艺展示区、藏医药展示区、传承人精品唐卡展示区、出版成果展示区和民间歌舞展示区等五个展区展出展演。藏戏、藏香、藏族雕刻、藏族天文历算、唐卡绘画、民族舞蹈都在此次大展中有所体现。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此展是近年来西藏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展期最长、参展项目最多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主题是“保护传承、合理利用”。
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20岁姑娘旦增卓嘎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山南地区贡嘎县,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就可以织一条邦典,一条可以卖到250元人民币。邦典是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装饰品,具有浓郁的西藏特色,不少游客购买邦典作为旅游纪念品。旦增卓嘎说,她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在做邦典。
据悉,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于2005年启动以来,共发现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类别的10个遗产种类、近8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藏戏、格萨尔,入选国家级名录的有76个项目、47名传承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名录的有222个项目、221名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