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河南地下文物资源全国第一 半数网友不了解

河南地下文物资源全国第一 半数网友不了解

2012-06-12 08:11 文章来源:大河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

说起这些,文物工作者们会津津乐道。

可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受访者并不知晓自家“家底”。

为何会形成这种强烈反差?

赞誉

河南博物馆免费开放走在了全国前列

6月9日,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广场举行。

文化遗产日的主会场为何会选择郑州?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河南是文物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近年来不管是申遗、考古发掘,还是文物保护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选择郑州,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当天也高度赞扬了河南的文物事业。

董保华说,近年来,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成绩显著,尤其是在文物资源调查、博物馆建设和免费开放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希望本届主场城市活动能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让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从主场城市传播开去。

调查

文化遗产很丰富半数受访者“不了解”

据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为期两天的网络调查显示,54.5%的网友不知道河南的地下文物资源全国第一,45.5%的人不知道我省有3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具体调查结果见表格)。

为什么一半的“受调查者”不知晓“家底”?

网络调查中,54.5%的人认为是高门票阻碍了大家去感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

36.4%的人认为,像龙门石窟这样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门票价格应该定在20~40元之间,27.3%的人认为应该定在40~60元之间。而目前龙门石窟的套票价格为120元。

36.4%的人认为,要想让更多百姓了解“家底”,应将河南特有的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另有36.4%的人认为降低门票价格是关键。

另外,90.9%的人知道2010年申遗成功的是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但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大多数人都不能解释“天地之中”的内涵和深意。不少人表示,没关心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有人猜测,“天地之中”可能是指嵩山是天地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天地之中”作为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概念,是对中国朴素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建议

降降门票,搞好宣传

为什么这么深厚的“家底”,竟有一半人不知道?在一位熟知河南文物的业内人士看来,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高门票的确让不少人丧失了看好的、优质的文化遗产的机会。比如,一家三口去龙门、嵩山玩一趟,门票就得几百块钱,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消费不起。

“另一方面,宣传力度还不够。既然河南是文物大省,也想旅游立省,就得注重宣传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在报刊、电视上打造像央视科教频道那样的高端的文化栏目,有了好的宣传载体,才能将河南深厚的文化、文物底蕴宣传出去,然后浸染、影响普通的老百姓。

“最终,在提高大家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使得文物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民张女士经常到处旅游,在她看来,要想让老百姓关心文化遗产,就得降门票,或者增加文化遗产的免费开放次数和时间。记得有一年龙门石窟免费开放,周边的老百姓都像疯了一样,开着三轮摩托带全家人去看。“按说,离得近,不该早看过了?可很多人说门票太贵,舍不得去。这也是河南人的悲哀!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共享,守着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却没机会看。”

开发

文化遗产转为旅游资源河南更需整体包装和推广

不光本地人不够了解河南,将文化遗产变成一种旅游资源时,似乎知晓度在外地人眼里也不高。

对此,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龙京红说,这两年,省里对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很重视,但是很多景区的规划开发却不到位。

“在做规划的时候,太过于追求与国际接轨,而忽视了本土化。有时候,我们看到规划,气得不得了,做的东西完全没有‘落地’。当然,也有营销、管理体制的问题。”

说到营销问题,河南籍、目前在北京发展的蓝之象企划机构董事长聂继军认为,河南的文化遗产优势很突出,关键是没有整体的推广方案。“这个营销,一定是整个河南的营销,而非某景区、某地方的营销,进行整体的包装和推广,打出去才会更有力。”

“另外,作为文化遗产景区,你是有东西可挖掘的,要适当地拉长产业链条,降低门票价格。”

聂继军说,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个小山包,但是人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延伸上做得非常好,有茶、酒、工艺品等等,现在甚至开始卖富士山空气,而且旅游产品价格全国统一,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