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象化石
位于合肥安庆路中段的省古生物陈列馆,内部进行重新装扮后再次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前往陈列馆免费参观。馆内有何洞天?昨天,记者前往探访,听讲解员讲述一件件神奇的化石。
淮河象说:皖北当年是森林
20万年前的皖北是什么样子?一具淮河公象化石回答我们:那时的皖北地区草木繁盛,到处是森林。走进展示厅,一具高4米多、长近10米、长着一对巨大象牙的象化石高高矗立在记者面前。这具象化石由成千上万个骨骼化石组成,“象头和门齿的化石就重达1000多斤,无法组装起来,只能单独展示,这上面的头骨和门齿是仿制品。”展示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一旁的展示窗内,记者看到了真正的象头和门齿,门齿长四五米,如小树般粗壮。
这是一头淮河诺氏古菱齿象,简称淮河象,1972年出土于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类象化石中比较完整的骨架之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万年。
淮河古象是淮河流域第四纪常见的象类,形体巨大。这头淮河古象高四米,长八米,其骨骼和骨缝的愈合程度等特征显示,这是一头60岁的老年雄象。它吃的是树叶、树枝和嫩的树干与树根。
淮河象生活在森林草原环境中,这说明20万年前,皖北一带是一片森林。淮河象的发现,为研究象类的演化、淮河流域第四纪古地理和古气候,提供了珍贵资料。
和县猿人
大熊猫说:安徽曾是我的家
国宝大熊猫栖息地在四川。但如果将时间推到30万年前,安徽的和县也是大熊猫的家。一颗小小的大熊猫臼齿就足以证明这个推断。
“可别小看这两颗化石,它们个头虽小价值却很大,它证明了大熊猫曾经分布在我省。”工作人员介绍橱窗内的两颗化石,一颗是大熊猫的臼齿,另一颗是扬子鳄的鳞片。
这两颗化石是在和县猿人遗址中发现的。和县猿人遗址的发现在安徽省考古史上可以画上浓重一笔,它是中国江淮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洞穴遗址,经1980年、1981年两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对研究直立人演化有重要意义。
和县猿人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头盖骨,是目前我国惟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目前已借给中科院做研究。在展示柜中,我们可以看到逼真的仿制品。
据推断,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性青年的头盖骨,距今三四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与猿人化石共同出土的动物化石有60多种,既有北方中更新世常见的剑齿虎、中国鬣狗、肿骨鹿和葛氏斑鹿,也有华南同时代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和中国獏等。
恐龙化石
学生可来看电影、答问题
展示厅的一侧有一个近百平方米的互动区,墙壁上妙趣横生的动物图片是特意为家长和孩子们准备的。展厅特意购买了4台知识问答竞赛机,孩子们可以手触作答,十分有趣。旁边的放映厅有一块大银幕,可容纳近百名学生就坐,他们可以在这里通过“看电影”的方式学习科普知识。
安徽省古生物陈列馆位于省博物馆内,穿过博物馆,就可以看见由合肥籍中科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题名的“古生物陈列馆”,市民可免费进馆参观。展示馆除了周一闭馆整理外,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早上9:00到下午5:00,中午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