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多图)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多图)

2012-06-18 08:0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王慧智作品《寒山觅幽图》

在中国山水画中,画雪景很难,尤其进入以线性造型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写意山水画创作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许多传统技法薄弱的探索者为了出新,往往在绘画材料上寻求突破,用各种肌理来“打造”,最终流入花样而难成风格,留下的是一种感叹:中国山水画表现雪景还要从传统技法上去挖掘和突破。津门画家王慧智,就是雪境丹青的成功探索者。

   一、“师古法而写我心”是哲思引领下的艺术实践

在当代画家中,王慧智为人低调而淡定,却不遗余力地甘做人梯,扶持和推举着许多画家走向成功。这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理念使然。而他的丹青之路,则更是哲思引领下的艺术实践。他尊崇老实学问、恪守艺术规律,总是以作品说话的治学态度面对世人。

王慧智作画紧紧抓住了骨法用笔这一举要,充分挖掘和展现了中国画技法本身的潜能,靠领悟和实践拓展传统笔墨的张力和艺术魅力,师古法而写我心。让线与线在比较中彰显灵光,令笔与笔在变化中内渗骨秀,使墨与墨在对立统一中绽放异彩。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叙事风格与特征的山水画新样式,形成了独特人文景观的新雪境。这既是画家本人的成功,又说明古老中国画体系的宏阔正大、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是从大泼墨演化而来的,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他十分喜欢雪景给人的那种纯净、祥和、静谧的感觉。他在接受采访时有过这样的自述:

我对雪景的掌握是在上世纪90年代,1996年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的作品就是四幅雪景,那时刚刚形成自己对于雪景的一种理念。那个时期我在逐步从“大泼墨”画法中走出来,去寻找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有几次外出去太行山、燕山写生的时候,画过雪景,觉得这种景色更适合突出山峦的气势与磅礴,同时与我的审美追求相契合,也将我用笔的特点更加显露出来,自然景致和我的笔墨功夫正好融为一体。

艺术家将生活凝练后,透过画笔,把中心蒸腾的感悟,渲泻于画纸之上,绘制出专属于王慧智自己的丹青情怀。

 

王慧智作品《朔风吹雪满溪湾》

   二、书写性和线性造型”构成了作品的两大学术支撑

王慧智的雪境山水最显著的特点是书写性,他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种以书入画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写意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书写性而言,近现代画家中应首推黄宾虹了,他创造的“雨淋墙头”“月移壁”等线的造型和“停留”“失变”等用笔方法,大大丰富了古人关于五笔七墨的技艺。王慧智对这些线的造型和用笔方法都在作品里得以充分地展现。与之不同的是,他热衷于对宋代山水的远承传,更注重对敦煌、永乐宫壁画的研究和运用。在创作中,他用线准确生动,毫不拖泥带水,而且通篇找不到败笔。《朔风吹雪满溪湾》、《渔舟细雪独归》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画家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借鉴了人物画和花鸟画画法,寻找出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雪境山水是用线条书写的佳境,无论画幅有多么大,他都能做到笔笔不苟,一气呵成。一条条线在不断变幻着起承转合的大势,串联起意境的经纬,使长短、粗细、宽窄的线完美组合,通篇笔意淋漓,赏心悦目。如《寒江清幽图》、《溪边小景入画图》等,更像是一幅幅通透而又浑厚的高古景观,走进当代人的生活中,复活了远去的天籁,听到了山野的回响。

   三、“讲笔法”使王慧智的作品一笔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讲笔法,是王慧智作品的核心特点。画家营造出的线的交响魅力,靠的是法度下的实践,是理论指导下一笔一笔表现出来的。如果将画家的作品放大了就会发现,王慧智作画,不管景物多么繁杂,前后如何错落,他总是坚持笔笔讲章法,起落讲程式,每笔画下来都很考究。或丁头鼠尾、或高古游丝,疾徐疏数、轻重相间、遒劲有力。真可谓是一笔一乾坤、一笔一世界。赏读画家作品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种享受主要来自其笔情墨韵中的美感。

画家作品中的主要元素有四种:山石、树木、远天和近水。这里,以树和石为主要元素。他画石多用中锋运笔,每笔都讲究抑扬顿挫,无论是横卧之峰还是竖立之石,都在造型精准中凸显笔法。画山石时也用侧锋,多用于画石的面积,与点擂擢摔揉法结合,使山石浑然厚重、华滋润泽。他画树则多用逆锋戳笔,用这种技法画树,既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又有向上生发的动势感,加上适当的烘染,使枝头茂密中见疏朗,突出了笔的韵律。画水则用游丝描,画得颇见功力,使线在笔下有了灵魂,多了生机。在巧夺天工的《寒江独钓图》中,画家把线的吟咏推向了一个至高的境地。全幅作品波光粼粼,每个波纹都画得气韵生动,线条一丝不乱,既见笔的功夫,又见心的定力。

心静意定方寸不乱,才能徐疾有度,做到笔力千钧时稳如泰山,宛若游龙时风卷残云,这既是节律的作用力,更是心境使然。看得出画家不管如何繁忙,他只要面对着画案,心态立即变得淡定儒雅,心无旁骛。在画面线条的起承转合及笔与笔的有机衔接上,纪录着画家的心境。

 

王慧智作品《雪晴雪淡日光寒》.JPG

   四、“雪境丹青”既是承传又是突破是美术界风格创新的又一收获

这种平和心态与严谨作风,是画家经过院校严格训练出来的良好素质,更可贵的是王慧智不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总是不忘源头的给予。

他的雪景技法出处来自传统的师承,这种表现方法是用远山或天色罩住山头,留出空白营造出雪的氛围。与古人不同的是,画家突出线的造型,简化了多层次的晕染,使山林更苍茫,雪白得更明快。画家对水的表现总是以块面的罩染与天色相呼应,既突出了雪境,又显示了画面的高远。画家还独具匠心地在水草之间画了两三只山羊,由此成为一种传递生活信息的文化符号,与小船或钓翁一样为雪境山河增添了丰富的联想,活化了画面的内容。

还应提及的是作品中的雪点子,点子或白或黑,都是飘飘落下的雪花,画家从来不大肆的撒“石灰”点儿,每个点儿都错落有致地像画上去的雪花,似乎在无声地飘落着。这一切,既是承传又是突破,都殊途同归于造境中,使作品能够耐读,细品入化。《雪晴雪淡月光寒》就是这样一幅优秀的代表作。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若谈属性的话,应为大写意山水画,是美术界风格创新的又一收获。其绘画性之强,意向性之浓郁,在文人画中承古纳今。

总之,王慧智以学理为要,采用中锋入笔的线性造型和强而有力的书写性,以及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对点线面整体经营,使作品呈现出特有的个性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征。

画家正值壮年,他的表现题材广泛而多样,更可贵的是他的大写意山水“雪境丹青”,业已成为当代画坛的启迪,将是我们共同的拥有和共同的分享。

 

王慧智作品《渔舟细雪图》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