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合唱团》 造型学院雕塑系 装置
这一年的毕业展还透露出其他信息:许多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为项目所做的商业设计,或者说它们更多地考虑到传播度和市场反应而减弱了独立性和个人思考,以至于看上去和潮玩展上的成品并没有太大差别,这又回到了艺术创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市场和个人独立性上,真的存在平衡的可能性吗?对于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来说尚且是个难题,而初出茅庐的学生往往更轻易地向市场靠拢,即使他们还没有发展出个人风格。
2016年时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曾举办了艺术家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的展览“好博”,展览模拟了一场虚拟的艺博会,展示了在资本主导的艺博会中的种种荒诞现象,对此持批判态度的艺术家在接受采访时,除了对艺博会这种展览交流形式的反思,也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给出了建议:
“与我们事业起步时相比,现在的市场更为开放,每位艺术家都有机会进入其中。对于任何艺术家,不论是知名艺术家抑或是新晋艺术家,永远不要为了取悦商业市场而进行艺术创作。同时,我们不认为一件艺术品是否有趣同出售与否相关。一件作品如果能被优秀的藏家或收藏机构收入,当然会拥有更长的生命,也会变得更有历史价值。”
变得越来越像艺博会的毕业展,似乎是信息与资本时代的大势所趋,而涌入美术馆的观众既带来关注度和点击量,也有人不过是执迷于打卡而非关注作品本身。这可能是一种会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因此我们最好用建设性的目光来看待,观看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一切都在变化,毕业展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进行自我调整。未来风向如何,这不仅是一次毕业展的问题,也是整个艺术界都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