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风往哪吹?毕业展的未来(组图)

风往哪吹?毕业展的未来(组图)

2021-06-08 13:29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还记得2020年5月20日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的“彼时·此时”毕业展吗?2020年时由于受疫情影响,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次取消线下毕业展,以云端展览的形式把所有学生作品和介绍搬到了线上。一年后,2021的央美毕业展准时向我们开放:从5月9日到6月20日,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将用来充分展示2021届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观众这次也终于能走进美术馆实地看展了。

王言如丝 《鳄鱼池》 设计学院 视频

这次展览安排和以往有所不同,展览分为三个时期:从5月9日到5月20日的研究生毕业展,5月25日到6月4日的本科生毕业展第一阶段,6月8日到6月20日的本科生毕业展第二阶段。和往年相比,这次毕业展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场地。以往都是研究生毕业展加上本科毕业展的形式,而今年操场没有像以往一样搭起“观展白棚”,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分展于操场白棚和北区教学楼内的几百件展品都要挤进美术馆,其中许多还是大型装置。数千平米展区的消失让策展方决定把本科生展览改为两轮,即便如此,美术馆内的展区还是一缩再缩,这对许多需要足够空间来展示的大型作品来说强烈地削弱了它们的观感。并且由于疫情防范规定,央美美术馆采取预约制度,每日限定入馆人数为1000人,激增的观展人数让展览变得一票难求。

不过,今年依然延续了去年的线上云端展览系统,也就是说,每个阶段的展览过后,相关的场地和展品信息都会以3D立体图像的形式被搬至线上,打开电脑,从美术馆官网相关入口进入,就可以“云看展”了。这种线上线下展览同时进行的方式还承担了存档的功能,便于回顾,可能日后会成为毕业展的常态。

疫情给毕业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场地,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作品内容。过去的一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也是许多美院学生至今为止人生中最震颤的经历,这直接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为了应对疫情而做的应急措施,疫情带来的对于健康、生命的反思,在本次毕业展中都有体现。但有些遗憾的是,许多作品只是触及了表面,未能进行更深入的梳理和讨论。

另一个有趣的倾向是网络媒体的影响。“乌合之众”是这次毕业展中另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毕设创作主题,这也和现在年轻人的社交方式紧密相关。习惯于从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以电子化的形式来存储资料,并且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中,这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社交媒体的一代”这个标签是许多作品进行反思的支点。

设计学院学生王言如丝的作品《鳄鱼池》,就是以一次虚拟的落水事件为引子,来展现社交媒体对人们理解方式的挟持。作品模拟了快手、抖音、微博和小红书这几个热门社交媒体App的播放页面,用不同“主播”的叙述来“还原”整起事件。看完全部短视频后,我们会发现由于不同平台上的语言习惯、表现风格,以及叙述者的身份和主观引导的不同,同一事件在不同社交平台上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而碎片化的表现方式,也让观众几乎永远不可能接触到事件真相。这是每个到场的观众都十分熟悉的体验,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于是诞生了短平快,利于传播的短视频和轻博客,而为了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抓住眼球,博取流量,便形成了“标题党”和套路化的表达方式。虽然作品幽默地讲述了一次虚拟事件,但因此生发的现象也会让观众产生许多思考吧。

另一件在网络走红的“为你鼓鼓掌”的视频也成了许多平台上广为分享的热门作品,它的作者是雕塑系的刘畅。这是一个交互装置,当有人站在中央的台子上时,台下所有无头的“观众”就会用假手开始“为你鼓掌”。作者本人在简介中提到:“观众席上的人与席位本身一样,都是可以随意布置的功能性器具。作品可以看成是自带鼓掌功能的椅子,讲台之下,人在鼓掌还是椅子本身在鼓掌已经不再重要,它们都急待通过台上所抛出的每一个议题。”

鼓掌可以是“温暖的鼓励”,也可以被理解为“无脑的支持”,多样的解读也是作品的意义所在,每个站上台子的观众,内心也会对这掌声有自己的见解吧。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