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欲绝”:布满荆棘的人生
若说真蒂莱斯基的人生布满荆棘,亦毫不夸张。
真蒂莱斯基1593年生于罗马,母亲在她刚满12岁时离世。她是家中长女,也是唯一的女儿,被迫肩负起打理家务的工作。她亦是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的子女中唯一展现绘画天赋和兴趣的,所以她最终被允许进入父亲的工作室,学习基本的艺术技巧。
尽管父亲对真蒂莱斯基的影响深远,但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作品也对她的创作影响至深。她在1600至1606年左右的童年时期经常与当时和她父亲是好友的卡拉瓦乔碰面。卡拉瓦乔曾为教堂的提比里奥‧塞拉西小教堂(Tiberio Cerasi)绘制了两幅最悲壮沉重、充满戏剧张力的祭坛画——《圣彼得受难》(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和《圣保罗的归化》(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1610年,年仅17岁的真蒂莱斯基完成了个人首幅重要题材作品,以悲惨的方式诠释《圣经旧约》的故事《苏珊娜与长老》(Susannah and the Elders)。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1593-约1652) 《苏珊娜与长老》,油彩 画布。170 x 121 cm.,1610年作。此作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Artemisia” 展览展出。© Kunstsammlungen Graf von Schönborn, Pommersfelden (inv. 191)
这是一个关于侵犯的残酷故事,而真蒂莱斯基将背景设定为当时的罗马,想必是遵照卡拉瓦乔的做法,将旧故事带到现代。画中苏珊娜沐浴的雕刻喷泉带有罗马风格,坚硬的灰色大理石与裸体形成鲜明对比,令她的身体看起来更脆弱;即使以一块湿软布蔽体,却使她看起来更加赤裸。
而《苏珊娜与长老》仿佛是真蒂莱斯基悲惨人生的一个预言:在完成此画不足一年后,真蒂莱斯基惨遭奥拉齐奥的同事、艺术家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的凌虐,但却没有圣经中的但以理来拯救她。
声誉受损的真蒂莱斯基后来嫁给彼得罗‧斯蒂亚泰西(Pierantonio Stiattesi),并离开了罗马。然而人生的悲苦并未远离她。1613至1618年期间,真蒂莱斯基诞下了五名子女,但只有女儿普鲁登西亚(Prudenzia)活到了成年。当她唯一的儿子基斯杜法奴(Cristofano)在四岁半夭折时,她在信中写道自己 “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