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组图)

怀袖雅物 寄情咏志(组图)

2021-07-14 11:57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明 文彭 扇页 纸本 38×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折扇成为扇面书画的主要载体。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高丽国》记载,折扇在唐朝时就由日本和朝鲜传入了中国。宋代时开始受到文人关注,但直到15世纪的明代才开始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使用,文人画家也青睐于在扇面上作画,成为文人雅士的宠物,并有着“怀袖雅物”的称号。

明初,折扇受到明皇室的喜爱,明成祖和明宣宗都对它偏爱有加,宣宗还创作过大型折扇画——《山水人物图》。被称为“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均有大量折扇扇面书画传世,他们画完后还会题诗落款,因此折扇书画之风大盛,形成了明清以来独具特色的书画艺术表现形式。至清代时,制扇、画扇、赏扇、藏扇进入全盛期,并出现了专门售卖书画扇面的店铺。

但由于折扇与一般书画形式不同,它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它象征着主人的品格与气质,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仕途坎坷、晚年生活贫困,其所绘扇页《秋葵图》表现的是三株秋葵从山石中顽强生长的图像,并自题:“叶裁绿玉蕊舒金,微贱无媒到上林。岁晚冰霜共摇落,此中不改向阳心。”将这种特殊的扇面绘画形式与咏物感怀的文辞结合来看,便可知唐寅对人生际遇的感悟和惆怅之情。因此可以说,扇子是文人自我的一种符号象征。

从礼仪用品到日用品再到艺术品,扇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论是团扇还是折扇,山水寄情、花鸟娱心、诗文咏志都被浓缩在这咫尺绢素中,容纳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为世界一角的缩影,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和无限遐想。这不仅承载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也作为他们的个人文化符号被传承至今。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