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教育,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不同。近年来,四川成都围绕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开展了街头艺术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音乐消夏”少儿才艺大赛等引发社会关注的项目,各级文化馆也在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阵地式与流动性的融合服务大大提升了文艺培训辐射广度,服务受众也不断年轻化,成都市全民艺术普及成效明显。
找准兴趣点
年轻人走进文化馆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表现力丰富。”7月3日,在成都市文化馆举办的“走近艺术”讲座中,青年琵琶演奏家宋梓滢跟成都市民分享了琵琶的历史、技法、形制,并以“经典重塑”为主旨,将历史中歌颂党的经典音乐作品,通过琵琶重新演绎,引起现场不少年轻观众的共鸣。24岁的市民周秋舫说:“没想到能在琵琶这种传统乐器的旋律中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艰苦奋斗的足迹,很受感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年正式实施以来,高度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成为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准确定位之一。基于此,近年来成都市文化馆致力于跳脱全民艺术普及“老老少少、蹦蹦跳跳”的层面,想尽办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以文化艺术为主讲内容的“走近艺术”讲座,作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开办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众进行艺术普及,受到当地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情追捧。
记者了解到,“走近艺术”讲座主题涵盖艺术领域的各个门类,每月聚焦某一种艺术类型,从不同角度、邀请不同嘉宾进行解析,同时结合音频、视频播放等展示方式,带领观众通过与嘉宾对话交流体验艺术的乐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都市文化馆将讲座搬到直播间,出乎意料的是,相比线下讲座,直播间里的观众互动更加频繁,抖包袱、诙谐段子和网络热语频出不穷,每场活动平均点击量在5000 次以上。
“只要找准年轻人的兴趣点,完全可以吸引他们参与进来。”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4年来,“走近艺术”累计开展超过200场线下艺术普及活动,邀请超过500位艺术名家登上“走近艺术”的舞台,吸引超过5万人参加。同时,通过“文化天府”App等平台同步直播,有效提高了该项目的影响力。
增加全民热度
文化服务凸显青年特质
要想打造贴近年轻人需求、突显青年文化特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青春、时尚、动感”等元素不可或缺。于2018年3月启动的“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项目成为当地全民艺术普及很好的载体之一。该项目将成都街头艺术表演纳入公共文化统一管理,公开向社会招募艺人,以“动态化管理”让艺人在街头“持证上岗”,广泛开展以音乐类为主的街头演出,使市民停下脚步就能欣赏艺术表演、感受文化氛围。
据介绍,2020年,成都全市街头艺术表演点位累计75个,每周活跃演出点位35个,有的处于成都核心商圈的“春台市锦”,有的处于旅游目的地大熊猫繁育基地,还有的在市政“绿道”的桂溪公园、锦城湖公园等地。结合部分点位演出效果较好和观众流量较大的特点,成都市文化馆与点位所属街道、物业等方面积极协调,开放了银泰IN99、来福士等12个地点的全周演出时段,从氛围上加大了全民艺术普及的覆盖面。
2020年9月,“众乐之城·2020成都街头艺人音乐季”落地成都城市音乐厅黑胶广场。作为年度街头艺人的重要大型演出活动,演出期间“众乐之城”话题在抖音、头条双端话题总传播量超过4000万,“众乐之城”活动多账号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0万,线下活动人流量累计超过2万。这场年轻范儿十足的成都众乐盛宴,增加了城市全民热度,破解了多年来“公共文化服务难以覆盖中青年群体”的局面。
据统计,目前成都街头艺术表演已招录艺人10批、317组、415人,常态化表演点位30个,开展了街头演出8000余场,举办成都街头艺人音乐节、成都街头艺人原创音乐会等10余场大型活动,吸引逾500万名群众现场观看,制作发布原创音乐专辑3张,累计孵化街头艺人原创作品百余首。
审美与思路的碰撞
艺术普及助力乡村振兴
“面向年轻人、聚焦年轻人、服务年轻人”如今成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质之一,但全民艺术普及的辐射广度仍是不可忽视的工作重点。在成都,推进乡村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成为激活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文艺植入乡村建设,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和头脑发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开阔村民的发展思路。
在成都蒲江县,当地构建了以县文化馆为主体、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乡村艺术普及服务点为网点,相关公共文化机构和市民艺术学校等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有序推进的乡村艺术普及体系。以明月村为例,不仅建成“明月书馆”“明月画室”“陶艺博物馆”等个性化乡村文化空间15个,还培育了明月之花歌舞团、明月古琴社、明月诗社、明月村放牛班合唱团、守望者民谣乐队等村民文艺组织。
此外,当地还设定“4+1”基本服务内容(乡村艺术知识普及、艺术欣赏普及、艺术技能普及、艺术活动普及和乡风礼仪普及),常态化开展摄影分享会、民谣音乐会、诗歌诵读、皮影戏表演等文化活动,搭建明月书馆、明月讲堂、明月夜校等培训载体,邀请知名人士开展培训240余期,年培训1.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艺术普及在回应村民对新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24岁的安静3年前返乡发展,开始参加工作室举办的染布技艺及种植染料的免费技术培训。如今,在草木染工坊里为游客悉心讲授蓝染体验课程正是她所向往的生活。在她看来,家乡通过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艺术普及服务点、成立艺术普及社团等,逐步实现村民了解或掌握一门以上艺术技能的目标,从而培养村民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