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探访宁夏非遗“内画”匠人:在笔尖上舞出的时代艺术(组图)

探访宁夏非遗“内画”匠人:在笔尖上舞出的时代艺术(组图)

2021-08-24 10:33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于晶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探访宁夏非遗“内画”匠人:在笔尖上舞出的时代艺术

正在进行创作的艾福多。 于晶 摄

“鼻烟壶小,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等,全都用在它身上了。”艾福多说,“鼻烟壶上的图案也随着工匠们不断精进的手艺而日渐丰富,从最初的简单题字、绘制图案,到图案文字并存,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成了内画鼻烟壶的内容。”

艾福多告诉记者,画个鼻烟壶简单点的基本上一天就做好了,复杂的话需要十几天,二十几天,但是在作画之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据了解,“制胎”是内画鼻烟壶十分重要的一步,用钻石粉磨具先在壶口中心打竖眼,再向四周逐步扩展,直到内膛与外形的薄厚一致、平整均匀为止。用细金刚砂打磨壶体,把金刚砂、小铁球和水装进壶内,用手或机械来回摇动,直至内壁匀细适度为止。

记者看到,在艾福多工作室的博古架上陈列了他这些年创作的内画作品,个头或大或小,颜色或浓或淡,但不变的是细致的勾勒和栩栩如生的图画,灯光一照,更显玲珑剔透;那上头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也越发神采十足。

据艾福多介绍,鼻烟壶最早是盛放鼻烟的容器。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美洲,明末清初传入中国,自清嘉庆年间逐渐发展起来。鼻烟是舶来品,却在中国催生出了有极高工艺美术价值的鼻烟壶。如今,内画鼻烟壶制作技艺流传在北京、河北、山东、汕头等地,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和“粤派”等流派。

在传承和发展上,艾福多希望“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内画鼻烟壶非遗传统技艺不能舍弃,另一方面是内画技艺可以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比如,制作大众喜爱的杯具、花瓶等不同家居产品。“内画艺术不仅表现在鼻烟壶上,它不仅属于收藏家,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的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艾福多说。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