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如何在英语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图)

如何在英语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图)

2021-09-17 09:16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号召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主要途径。饮食文化、戏曲文化、语言文化、礼仪文化、儒家经典文化、节日民俗文化等,这些集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度的文化精髓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提供了优秀素材,在跨文化国际交流愈发频繁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西方英语国家了解东方国度的一张文化名片,引领我国跨文化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文化影响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侧面体现,也是各国协调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当下,本土文化的传播交流受到各国重视。但中国和西方国家毕竟长期处于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之中,形成了各自特征明显不同的语言文化,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化环境中产生自适应性,如何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是摆在广大汉文化学者和文化推广工作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传统饮食文化

在英语国家的传播

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迥然。从食物类型、食物烹饪加工到饮食器具的使用、宴请坐席,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第一次海外移民潮到来之前,除了封建社会末期部分来华传教士的学习记录和清末掀起的留洋潮,中西方饮食文化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海外移民作为国家之间人员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相比短期留学、传教、旅游等形式引起的人口流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的商贸、政治、文化往来逐渐增多,那些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外交的人员,在异国由零落到会集,逐渐形成了“唐人街”这种海外华人聚居场所。他们作为首批定居海外的中国移民,也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带到了当地,大量开设的中餐馆解决了海外游子的饮食生活难题,也逐渐成为西方国家透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扇窗口。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精英知识分子或经济宽裕的富商移民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各城市,他们对饮食生活品质的讲究,逐渐打破了以“唐人街”为核心的华人聚居生活方式,他们和当地人同住一个社区,也加深了与当地人的文化交流,无形中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更加彻底、全面、直接的形式向外传播。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相互碰撞,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更加丰富、系统的形式展现出自身魅力,并对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饮食产生了一定影响,让他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包容的态度。

传统戏曲文化

在英语国家的传播

与饮食文化这种相对俚俗的生活文化不同,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戏曲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高峰。即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英语艺术人才也能够领略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文化的强大魅力。戏曲文化在英语国家的传播方式较为多样,影响较为广泛,西方国家的戏剧创作、影视创作、学术研究都表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对它们艺术文化审美的影响。20世纪戏剧家布莱希特就曾以李潜夫的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为原型改编出轰动一时的《高加索灰阑记》,深刻印证了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在当下西方英语国家的影视制作中,以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为例,从镜头语言到台词、服化道,也有大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蕴含其中,这种文化交融的影视创作手法使影视剧更具审美张力,正是凭借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和熟练的融合手法,才使得好莱坞影视作品俘获了众多海外观众的心。

新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要进一步提升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戏曲文化推广者要重视戏曲文化经典的译介工作,要在保持戏曲经典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将其按照英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思维进行翻译,使以英语为母语者能够充分领略中国戏曲艺术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魅力,为其在不同艺术作品创作中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奠定基础。其次,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传播不能仅依靠传统的线下推广方式,要在深入研究戏曲文化艺术特征和互联网媒体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信息传播潜力,探索建设创新、高效、多元、层次清晰的推广传播体系,形成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新模式、新路径、新理念。最后,要构建成体系的传统戏曲文化传播架构。在传播人才方面,不仅要激励国内戏曲文化工作者,也要积极联动海外华人,形成协同的传播格局;不仅要培养汉语系戏曲文化传播者,也要重视英语系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播者的培养。在传播内容面,要以经典戏曲剧目为核心,同时要创造新的、展现中国时代社会风貌的剧作,形成丰富多元的内容体系。在传播受众方面,要兼顾普罗大众和专业艺术文化从业者的审美需求,整理创作出面向不同英语国家受众的戏曲剧目,进一步拓展戏曲文化的受众面,提升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国际文化地位。

节日民俗文化

在英语国家的传播

春节看舞狮花灯、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缅怀先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饼、重阳节登高怀友、除夕吃团圆饭过大年,这些节日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最生动具体的体现,集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民对时令变化的认识和情感。在国际交流和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的今天,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以韵味悠长、独树一帜的面貌站上了国际文化舞台,成为对外展现中国文化风貌、民族性格、情感特征的一面镜子。如今,留学、移民、旅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的人口流动推动着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英语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了解愈发全面、深刻,对其接受度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英、美等国的许多城市坐标建筑曾在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期间亮灯,以示庆贺,也会组织举办做汤圆、包饺子、舞狮舞龙等各种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表现出西方英语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青睐。

节日民俗文化的交流不仅在民间层面进行,也逐渐成为中外政治文化外交的媒介,两国领导在节日期间致电庆贺已经成为常态。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要在西方英语国家更加深入地传播推广,需要广大华人群体共同支持和推动。以在华留学生为例,国内各大高校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有兴趣的留学生参与活动,共同庆祝,引导留学生感受最真切的中国传统节日气氛;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节日期间开展相应的实践学习,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节日民俗文化课程体系。

总体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国家之间的交融趋势愈发明显,在语言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交流出现了良好契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语言障碍,走向世界,既是中国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繁荣世界文化,增进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的基础。对于英语国家来说,也是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动态、丰富文化视野、提升本国人民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