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中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极具“传奇色彩”,曾随郑和下西洋船队远渡重洋,作为外交礼物赠予外邦,在明廷的对外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1547年,弗朗索瓦·德·菲梅勒男爵将这件来自中国宫廷的珍贵青花瓷携至法国。当时,他受命于法王亨利二世,作为临时外交使节前往君士坦丁堡,觐见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作为外交礼物,这件执壶曾经见证了中国与中东的交往,又再次经外交使节之手,联结中东与欧洲。
来自荷兰的倪汉克是展览中一件“瓷器陈列柜”的捐赠者。17世纪中叶起,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增加,欧洲出现了许多瓷器厅室。陈列柜内摆放的瓷器体现了藏家的财富和声望,藏品排列的对称性、平衡性和韵律节奏也体现了收藏者的品味与审美情趣。
倪汉克告诉中新网记者,柜子里的瓷器是自己的祖父收藏的,“当时的欧洲人把中国瓷器作为奢侈品,就像是中国人现在把法拉利当作奢侈品一样。我觉得这些瓷器一定要保存下来,作为一个完整的藏品捐赠给中国的博物馆。”
“瓷器不同于茶叶、丝绸,非常容易保存,即使摔成碎片仍然可以保存下来,所以留存了大量关于当时贸易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对于贸易瓷器的研究,成为研究东西交流的显学。所以这次展览,我们就用瓷器来讲述东西交流的故事。”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陈洁介绍说。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将持续展至202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