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感应碑》杨典诰藏本
都不用翻日历,成年人就会知道这一年差不多又要过去了。但是当发现明年又是虎年时,还是不禁感叹了一下。不然为什么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没有“轻松”二字呢?因为时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的追逐呀……我们只要稍微思维一下古人,就知道纵然权势如龙王,相貌若天仙,才华胜陶潜,都“俱往矣”,我们只能在各种“文化遗产”中一窥其精神风貌。
江南“黑老虎”
在各种“文化遗产”中,“书写”当然有着重要的位置,全世界绝大多数有深度的文明都知道要赋予书写一种神圣性,至少在电脑彻底取代了书写之前都是这样。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书写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连本雅明都在《单向街》中写道:“被誊抄的文章指挥的就是缮写它的人的灵魂,而纯粹的阅读者则永远看不到它内部不一样的风景……所以,中国誊抄书籍的实践就是这样无与伦比地保全了文学文化,而缮写就是一把解开谜一样的中国的钥匙。”
但是,对摄影很有研究的本雅明没能注意到另一种很近似于摄影的中国书写:碑拓。这是一种近似于摄影的图像摄取方式。它仿佛摄影的底片,期待着我们通过底片将获得原书写“真实的”图像。然而,就像摄影终究无法代替原件一样,除了本雅明所谓的“灵晕”之外,再高清的图片也会有信息的丢失,碑拓丢失的细节显然更多。但奇妙的是,中国文化人注意到这种情况反而给它增加了可玩味之处,石头、刻刀的媒介以及时光的侵蚀,反而赋予其另一种“灵晕”,并戏称其为“黑老虎”。在中国文化史上,“金石学”占有很重的分量,尤其在清代达到顶峰。这些“黑老虎”历来是文人收藏的对象。
上海图书馆可谓收藏这些“黑老虎”的重地。原因很简单,江南历来就是文脉兴旺之地,经过科举考试走出的高官更是不胜枚举,他们手里的“黑老虎”最多。到了清末,上海成为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房地产投资热门之地,各路名流一时云集沪上。江南两大家族——苏州吴氏与安徽潘氏的联姻,让他们的收藏更集中,这具体就体现在民国时期沪上名家、书画大家吴湖帆的收藏了,吴湖帆的宅子就是一座重量级博物馆。其中的碑帖部分后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上海图书馆的宝物了。最近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就放出了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黑老虎”(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吴湖帆的“四欧宝笈”,仅此一样就涵盖了《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皇甫诞》四种宋拓国宝级文物),力度极大,在“圈内”引发热议,若不是因为疫情,一定会有很多粉丝飞过去观展的。
那么,为何叫“大唐气象”,这些黑老虎又怎样体现了“大唐气象”呢?
这一切都要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