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18世纪,英国曾刮起“中国风”(组图)

18世纪,英国曾刮起“中国风”(组图)

2021-11-19 10:54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英国皇家植物园内的大宝塔(Great Pagoda) wiki 图

英国皇家植物园内的大宝塔(Great Pagoda) wiki 图

中国风对艺术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发声反对中国风的流行,他也是最早把这种风格归为英国原创的人之一。大约在1750年,他在《世界》(The World)杂志中写道:“现在的人普遍有一种错觉,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中国的或者中国风的……连最本土的餐具都沦落成这种新潮的样式了。虽然很少被承认,但我们的那些中国风装饰品其实不仅仅是英国制造,更是英国创造。”当时,英国把中国风做得最好的两位银匠是保罗·德·拉米热和尼古拉斯·斯普利蒙特,虽然他们被说成对东方艺术一无所知,但两人都在作品中运用了中国元素。

银匠的主顾们对中国风如此痴迷,以至于他们经常要求把包装盒上的汉字刻道银茶盒上,虽然并不知道那些汉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些字的意思会不会是“保持干燥”“货品”,或者“此面朝上”?坦白地说,重要的不是意思,而是在喝茶的时候,这些装饰为主客之间的优雅交谈提供了有趣的话题。

在家具领域,英国设计师大量炮制中式洛可可风格的图样书。1740年以后,马蒂亚斯·洛克(Mathais Lock)最早开始雕刻鸟和带翅膀的龙。这种风格的集大成者是奇彭代尔(编注:托马斯·奇彭代尔,出身木匠世家,装饰艺术, 英国细木家具制作大师)1754年出版的《绅士与细木家具制造者指南》(The gentleman and cabinet-maker‘s director),书中介绍了所谓的中式奇彭代尔风格。无数的茶桌被做成这种风格,桌面被高于桌子的回纹装饰围起来,以保护昂贵的茶具,使其不会被摔碎。虽然这些茶桌的设计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但并非抄袭。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