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2021年11月17日下午,《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绘画及摄影竞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开幕仪式在澳门伦敦人举行。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英伟博士、《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评审委员会、获奖艺术家及大湾区社会各界人士悉数到场,共襄盛会。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获奖作品展开幕剪彩仪式
此次获奖作品展共展出24件作品,由即日起至12月5日期间于澳门伦敦人一楼中庭展出。比赛共收到1,327件参赛作品,包括摄影作品415件,绘画作品912件。经过学术委员会多轮讨论及严格评选,最终两大组别共有24个奖项出炉。其中有6位澳门艺术家于绘画和摄影组获奖, 印证本地艺术发展和大湾区无缝衔接。24位得奖者将获人民币25,000 至 100,000元奖金及证书,奖金总额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约澳门币120万元)。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设计学博士生导师汪蓝致辞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设计学博士生导师汪蓝先生代表评审委员会首先致辞。他表示:“澳门是中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提出之后,澳门将迎来文化领域发展繁荣的新契机。因此作为澳门本土的学术力量——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与来自港澳、内地以及国际的艺术机构,学术机构,艺术家们共同探讨湾区艺术未来趋势,深化多方协同合作,向全世界展示极具特色的大湾区文化,以及大湾区文化产业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这项计划面向的是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而他们正是代表着中国艺术的未来,他们的创作状况和学术思考亟需社会的关注。值得欣喜的是,最终获得奖项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大湾区的艺术家之手。这让我们对这年轻一代有了更大的期待和展望。”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英伟博士致辞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英伟博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文化艺术产业欣欣向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金沙中国作为澳门大型综合度假村营运商之一,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大湾区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透过这次比赛,我们有效促进了大湾区文化艺术界的沟通与交流,弘扬华夏文化,尤其是极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为青年艺术家的原创力量打造优势平台。这次比赛是金沙中国首次举办的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内地范围的专业艺术赛事,可以为大湾区今后多元化艺术生态的建设,起到一个范本的作用。”
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左祥华、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英伟博士、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张丽珊、金沙中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兼首席客户总裁林锦玲、金沙中国有限公司特别项目、产品策略及发展高级副总裁周哲贤、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汪蓝博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怀宾等。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怀宾致辞
活动最后,学术委员会主席管怀宾院长上台致辞,他说道:“相对于我之前参与的同类型竞赛中,本次《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更能呈现年轻一代艺术家无论在艺术观念、创造力,尤其是结合现在时代的境遇联系碰撞上有了更好的表现。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艺术家形式语言也比较丰富多彩。虽然在艺术经历和工作环境不同,但都把自己置身在艺术和社会之间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怀宾现场导览获奖作品
颁奖典礼后,一众主礼嘉宾及贵宾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怀宾的导赏下参观了作品展,共同欣赏每件作品的创作理念。
中国的艺术生态正在不断的完善,艺术市场更是拥有巨大潜力。而粤港澳,作为可以比肩纽约、旧金山、东京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因为历史原因,可以成为连接东西文化的重要桥梁,是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中国艺术魅力的大舞台。
绘画组获奖艺术家代表发言
绘画组获奖艺术家合影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和产业会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大湾区。多样性,多元性的艺术生态,将成为大湾区艺术生态的特色,势必成为中国艺术生态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组获奖艺术家代表发言
摄影组获奖艺术家合影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乃响应由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艺术盛会“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1”系列活动,旨在聚焦青年艺术家力量,弘扬华夏文化,尤其是极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为青年艺术家的原创力量打造优势平台。作品展即日起至12月5日于澳门伦敦人一楼展出,让宾客近距离欣赏青年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同时也于在线作品展览,可通过网站或在微信上搜索“GBA青年艺术家计划”公众号/小程序。
绘画组一等奖
张钊瀛《世界乐园——镜湖印象》
温辰旻《人间筑》系列
袁泽强《临时性组合》系列
《世界乐园—镜湖印象》-张钊瀛-绘画组一等奖
《世界乐园—镜湖印象》的创作来源于:澳门与珠江沿海一带是中国最早的通商港口和文化交流集中地,而“文化乐园”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命题,艺术家此次选择在澳门发生的感受感悟与剧场性绘画结合,让“世界乐园”与大湾区文化的交流相结合,与张钊瀛生于大湾区的广州与学习期间在澳门做的调研成果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社会剧场——世界乐园。
学术委员会成员汪蓝认为:“张钊瀛的作品《世界乐园—镜湖印象》,以熟练的绘画写实手法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场景,运用图像符号寓意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表现了人初的记忆与文化的影响。采用“挪用”和想象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梦幻的迷离又充满空间感的跳跃。作品表现手法娴熟,命题新颖,是对绘画艺术形式的可贵探索与实践。张钊瀛的作品《世界乐园—镜湖印象》,以熟练的绘画写实手法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场景,运用图像符号寓意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表现了人初的记忆与文化的影响。采用“挪用”和想象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梦幻的迷离又充满空间感的跳跃。作品表现手法娴熟,命题新颖,是对绘画艺术形式的可贵探索与实践。”
人间筑系列-溫辰旻-绘画组一等奖
作品《人间筑系列》表现的是: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元素之一,而场所的叙事性体验也是空间的核心。记忆作为集体的实体,是将人们以共同的身份联系在一起,通常以群体互动与记忆行为保持鲜活。在绘画中的解题思路所引发对于人的关注,勾勒出古希腊作为神话仪式的“还乡曲”奥德赛的回思,这不仅是个人感伤更是关于人类命运的比喻,成为后全球化时代“移民潮”,集体记忆与身份认知的共同议题。
学术委员会成员管怀宾院长认为:“温辰旻的绘画试图以某种文本记忆探讨客路它乡的触感与体验,这里的它乡并非现实的写照,同样记忆的考论在那些被支离的乌托邦想象与超现实情境中获得再构。他的《人间筑系列》试图将场所与集体记忆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等复杂的问题融入到史诗般的画语结构与情境之中,进而勾勒出大同世界中那略带乡愁的希冀之中,这一切似乎应景着全球化语境中的“移民潮”尤其是疫情影响下的种种境遇。”
临时性组合系列-袁泽强-绘画组一等奖
作品《临时性组合系列》的画面中将不同语境、不同趣味、不同价值、不同性质的东西并置,拼贴在同一作品之中,最终使它们的意义再重新组合后发生矛盾和变异,产生贬值、暧昧、荒诞、幽默,可笑,调侃等效果。大部分素材是从周围环境中被人抛弃、待处理的废弃物品。搁置这些物品的这一过程都有一种时间性,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正因为如此,物品则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味道,并且有一定的痕迹感和特有的时代气息,而这些正是让创作者袁泽强着迷的地方。
“袁泽强较早便建立了一套组合和篡改图像的方式,而新近的作品则由图像层面的覆盖、集合走向了更为多重的组织。在《临时性组合》系列中,一个是所习见的植物的外形被转换为剪影式的建筑轮廓,并分离为正负两个部分;二是打破平面空间的制约,通过图像的挖取,将画框内部曝露出来,从而使得绘画成了一个立体的装置。这样的探索无疑突破了“图底”关系以及画框画幅的原本意义框架,而给绘画增添了新的维度。”学术委员会成员胡斌给出这样的评价。
摄影组一等奖:
黄斯婷《万神殿》
陈荣辉《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范献鑫《平均分割》
萬神殿-黄斯婷—摄影组一等奖
《万神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万神庙,这是古罗马时期兴建的宗教建筑。二千多年以来,日光经由「万神庙」中心的穹顶撒落在神殿之内,站在这唯一的光源之眼下,当我们与之仰望,彷佛能够透过领受圣光,使「人与宇宙」、「人与天国」、「人与圣神」连结交通,当意识与思绪无限延伸之际,内在之灵已进入浑然无限之中。
学术委员会成员吴方洲给出的评语是:“《万神庙》作品以置身古罗马人膜拜众神的庙宇,将自己眼睛捕捉到的图像转换为摄影作品,以自己的所看转化为可使所有观者的所看,光透过万神庙独特的穹顶圆形洞口照射,是建筑的光源之眼,也是作品呈现的画面之眼。作者置身仰望,彷佛领受圣光,由眼睛传递到心灵的感动,这种宗教性的体验,也通过图像传递给更多的观者。观者的眼睛很难不被图像中的画眼捕捉,有如身临其境。作者和建筑的连接,光眼和心灵的连接,图像和观者的连接,画眼与更多人心灵的连接,“人与宇宙”,“人与天国“,“人与圣神”的感动与思考,通过作品也与观者连接。”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陈荣辉-摄影组一等奖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这组作品主要尝试用东方审美去探索美国景观的可能性。相比流行的彩色大画幅景观摄影,陈荣辉更感兴趣的是真实之外的东西,比如如何将灵动的时间和层峦的空间在照片中进行展现并留以观众更多想象的可能性。利用摄影语言将抽象的片段组合重叠并延伸,以此赋予了作品三维的空间。与其简单地将东方视觉元素拼贴到西方的景观摄影之中,他更倾向于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诗意融入到在美国的摄影实践中。
学术委员会成员Alexandra Grimmer这样解读:“这组作品主要尝试用东方审美去探索美国景观的可能性。旅居纽约的陈荣辉,引用了艾略特•温伯格(Eliot Weinberger)著作《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中对中国传统文学意向的演绎,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诗意融入到他在美国的攝影实践中。
平均分割-范献鑫-摄影组一等奖
《平均分割》这组照片试图表达在现实与梦境的二元对立中寻找一种联系,旧文明留下的记号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境一样显得并不真实,这种被破坏后的遗留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在时间的涟漪中,范献鑫将身体语言与这种环境相结合,是想叙述一种由现实向梦境中逃离的状态,捕捉事物的消极性中存在的美感。
学术委员会成员宋振熙表示:“艺术家的这组系列作品,将传统摄影的质感表现了出来。在建筑空间和摄影的二维视觉间精确的寻找一种构成上的和谐。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增加了更多的叙事感,将本来被摄像机塑造的过于严谨的空间形成虚幻的情境,梦境中的人物和空间发生关联,在神秘下给予特殊的美感。这也充分的运用好了摄影的魅力,让时间性和空间性重新编辑叙述。”